黄帝陵保护整修始于唐代,历经各代,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多次整修,还规划建设文化园区,以传承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乙巳(2025年)元宵佳节之际,黄帝陵典礼服务中心(黄帝文化研究院)承办了赴延秧歌汇演,活动秉承黄帝陵文化之魂,赓续五千年文明之脉,高擎民族大团结之旗,呈现了一场贯通古今的文化盛宴,“中华一统自轩辕,文明一脉五千年,民族一体同心圆”三个方阵如历史长卷徐徐展开。
黄帝陵周围的考古发现,有力地支持了黄帝陵陕西说。据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1998年)编辑的资料,黄帝陵周围暨黄陵县境已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有33处,即黄帝时代的文化遗址。
陕西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和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2021年,黄帝陵保护纳入陕西省“十四五”规划,根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黄帝陵保护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旨在加强黄帝陵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
陕西黄帝陵历代祭祀
陕西黄帝陵碑刻遗存内容—第一部分
2017年5月7日,《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
陕西黄帝陵 清明公祭典礼庄严神圣、气势宏大,树的是国威民魂,表达了祈愿国运昌盛、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 重阳民祭祥和温婉、古朴风雅,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民俗文化,表达的是老百姓祈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祖国繁荣、人民幸福的愿景。明、重阳祭典
是否退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