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轩辕黄帝暨黄帝陵简介
来源:黄帝陵典礼服务中心
创作时间:
(一)黄帝简介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生活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他打败炎帝、降伏蚩尤,统一氏族部落,奠定了中华民族国家雏形。黄帝带领先民立五行、定星历、明音律、造文字、肇岐黄、艺五种、垂衣裳、制玉兵、创舟车、酿旨酒,以奠基中华、肇创文明,惠及万世之功绩,赢得世人爱戴,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xūn yù),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守规矩的诸侯部族,各诸侯部族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部族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征讨(不守规矩的诸侯部族,但没有实力),诸侯部族都来归从轩辕部族。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教化熊、罴、貔、貅、貙、虎等诸侯部族,联合他们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部族发动叛乱,不听从轩辕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众多诸侯部族的军队联合,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于是,各诸侯部族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部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当时黄帝部族的足迹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崆峒区(甘肃崆峒山),登上了鸡头山(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开边县)。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薰玉部族,在河北釜山与各诸侯部族交换符契立誓为盟,在逐鹿山的山脚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联盟部族。这时,万国安定,为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稷永固,黄帝在多处山川河流封禅祭祀天地鬼神。黄帝造宝鼎,用于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教化百姓勤劳守信、邻里和谐,教化百姓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大地一样厚重、包容、化育的品德,土为黄色,所以后世称轩辕帝为黄帝。
(二)黄帝陵简介
《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仙逝以后,葬在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之巅,黄帝陵所在桥山总面积600余公顷,沮水环绕,负阴抱阳,拥有古柏八万六千余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三万余株,是全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人工栽植古柏群。黄帝陵园就位于古柏掩映的桥山之巅,园内古柏苍苍、青烟袅袅,庄严肃穆,气势蔚然,有黄帝墓冢、汉武仙台、龙驭阁、龙角柏等胜景。登此阁黄帝陵独特的山水格局一览无余。
轩辕庙俗称黄帝庙,是供奉和祭祀轩辕黄帝的场所,主要建筑沿南北轴线依次为庙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殿、轩辕广场、轩辕殿。古柏大院中有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的“黄帝手植柏”和柏树之奇的汉武帝“挂甲柏”, 有珍藏陈列古今石碑124通,其中有历朝历代皇帝亲自颁发的“御旨祝文”碑文和名人政要亲笔题写的碑文以及港、澳回归纪念碑、台湾光复纪念碑。轩辕庙西院有文物、书画和祭祀文化展室,整个轩辕庙建筑宏伟,古树参天吸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灵气,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黄帝陵庙前区地域开阔、桥山耸立、群山环抱、沮水蜿蜒,自南向北依次是龙族广场、龙尾道、龙湖(也叫印池,相传黄帝洗印之处),气势蔚为壮观。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和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