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帝陵碑刻遗存内容

来源:黄帝陵典礼服务中心

创作时间:

1.概述

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留存着丰厚的祭祀文化遗存,其中以桥山古柏与轩辕庙碑刻最具代表性。历代祭祀黄帝的碑石聚而成林,与黄帝陵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柏交相辉映,成为黄帝陵的一大独特景观。黄帝陵祭祀碑刻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与敬祖史的见证,也是书法、碑刻艺术的瑰宝。

轩辕庙碑廊作为黄帝陵碑刻的主要载体,沿庙体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珍藏着 124 通碑,承载着千年祭祀文化的厚重记忆。东碑廊陈列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墨宝、历代书法艺术珍品及功德铭记,彰显当代对中华文明根脉的尊崇与传承;西碑廊目前存放碑刻55通(其中古碑47通,对应及恢复碑刻8通),陈列了自北宋嘉祐六年至 1963 年间的御制祝文碑保护维修记事碑、祭文碑与诗文碑,以碑石为载体,完整勾勒出千年间黄帝陵的修缮脉络、祭祀仪轨的演变轨迹,堪称一部镌刻在石质载体上的中华文明祭祀史。这些碑刻与桥山古柏共同构成黄帝陵独特的文化景观,无声诉说着中华民族对人文初祖的永恒追思与精神传承。

2.御制祝文碑

“御制祝文”是中国古代皇帝以最高统治者兼“天子”的身份,亲自撰写的、用于国家最高级别祭祀大典上诵读的祷告文辞。它不仅是沟通人神的核心媒介,更是国家意志、皇帝权威和虔敬之心的集中体现,具有极高的政治、宗教和历史文献价值。这些祝文常被刻碑留存,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古代皇家祭祀文化和皇帝思想的重要实物资料。黄帝陵现存御制祝文41篇,黄帝陵碑廊现存御制祝文碑36通,其中明代13通(洪武四年御制祝文碑依据民国三十三年《黄陵县志》新刻,其余12通为明代刻立),清代23通,现选录31篇。

(1)明永乐十二年御祭黄帝陵碑文

通体圆首,金刚座。碑额线刻云龙纹。通高1.4米,宽0.54米。碑文楷书。碑阳录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祭黄帝陵文。碑阴录陪祭官员姓名。碑现立于黄帝庙碑亭。

录文:

维永乐拾贰年岁次甲午,八月辛丑朔,十八日戊午,皇帝谨遣延安府通判、臣刘骥,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

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序,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报。特遭使,赍捧香帛,祗命有司,诣陵致祭。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飨!

(以上碑阳)

(碑阴陪祭官员名略)

(2)明宣德元年御祭黄帝陵碑文

通体圆首,金刚座。碑额线刻蛟龙纹。通高1.41米,宽0.62米。碑文楷书。碑阳为祭文,录明宣德元年(1426年)御祭黄帝陵文。碑阴为陪祭官员姓名。碑现立于黄帝庙碑亭。

录文:

维宣德元年岁次丙午,二月乙丑朔,十一日□(乙)□(亥),皇帝谨遣应城伯孙杰,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

仰惟圣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功德之隆,永永无敡。予祗命天序,谨用祭告,惟神昭鉴,佑我家邦。尚飨!

陪祀官

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潘弘

延安府知府汤镛

鄜州知州侯盛

(以上碑阳)

(碑阴陪祭官员名略)

(3)明景泰元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通体圆首,金刚座。碑额楷书“御制祝文”。通高1.64米,宽0.62米。碑阳录明景泰元年(1450年)祭黄帝陵文。碑阴录陪祭官员姓名。碑现立于黄帝庙碑亭。

录文:

维景泰元年岁次庚午,闰正月丙午朔,十五日庚申,皇帝谨遣工科给事中霍荣,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

仰维圣神,维天立极,功被生民,万世永赖。予嗣承大统,祗严祀事,用祈佑我家国。永庇升平。尚飨!

陪祀官

掌延安府事、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陈蚪

(以上碑阳)

(碑阴陪祀官员姓名略)

(4)明天顺六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通体圆首,金刚座。碑额篆书“御制祝文”。通高1.52米,宽0.58米。碑文楷书。碑阳录明天顺六年(1462年)祭黄帝陵文。碑阴录陪祭官员姓名.碑现立于黄帝庙碑亭。

录文:

维天顺六年岁次壬午,八□(月)□(癸)□(亥)(朔)□,□(越?)□(十)一日癸酉,皇帝遣延安府知府、臣王瑾,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

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 (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报。□(兹)□(特)□(遣)使,赍捧香帛,祗命有司,诣陵致□(祭)。□(惟)帝英灵,来歆 来格。尚飨!

(以上碑阳)

(碑阴陪祭官员名略)

(5)明正德元年御祭黄帝陵碑文

通体圆首,金刚座。碑额篆书“御制祝文”。通高2.3米,宽0.7米。碑文楷书。碑阳为明正德元年(1506年)祭黄帝陵文。碑阴录陪祭官员姓名。碑现立于黄帝庙碑亭。

录文:

维正德元年岁次丙寅,四月庚戌朔,十九日戊申, 皇帝谨遣鸿胪寺寺丞张昱,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

于惟圣神,挺生邃古,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功化 之隆,惠利万世。兹于祗承天序,式修明祀。用祈鉴佑,永祚我邦家。尚飨!

(以上碑阳)

(碑阴陪祭官员名略)

(6)明正德十一年御祭黄帝陵碑文

通体圆首,金刚座。碑额篆书“御制祝文”。通高2.3米,宽0.77米。碑文楷书。碑阳为祭文,录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御祭黄帝陵文。碑阴录陪祭官员姓名。碑现立于黄帝庙碑亭。

录文 :

维正德十一年岁次丙子,八月庚戌朔,越十八日丁卯,皇帝遣延安府同知刘贡,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

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 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报。兹特遣使,赍捧香帛,祗命有司,诣陵致祭。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飨!

(以上碑阳)

(碑阴陪祭官员名略)

上一篇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省委组织部确定黄帝陵文化为干部教学内容
陕西黄帝陵历代祭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