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文献资料(74)--通典
来源:陕西省志 ·黄帝陵志
创作时间:
《通典》,唐杜佑撰。200卷。典志体通史。杜佑(735—812),唐代史学家。字 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历任岭南、淮南等处节度使。贞元末,擢检校司 徒同平章事。王叔文改革时,充度支盐铁等使,主持财政。后封岐国公。所著《通典》 200卷,费时30年左右,为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上起炎黄,下迄唐代, 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史。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岳麓书社1995年点校本。
卷三 食货三
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 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 是以情性可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均则欺凌之路塞,亲则斗讼之心弭。既牧之于邑, 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夫 始分之于井则地著,计之于州则数详。迄乎夏殷,不易其制。
卷一九 职官一
神农氏以火纪,故为火师火名。黄帝则云师云名。
卷二一 职官三
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黄帝得蚩尤而明天道,得太常而察地理,得苍 龙而辨东方,得祝融而辨南方,得风后而辨西方,得后土而辨北方,谓之六相。)
卷三一 职官十三
昔黄帝旁行天下,分建万国。(神农氏末,诸侯相侵伐,暴虏百姓。黄帝既为天子,天下有不服者,从而征之,平者去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卷三二职官十四
黄帝立四监,以治万国。
卷四一 礼一
神农播种,始诸饮食,致敬鬼神,蜡为田祭,可为吉礼;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 可为军礼。
卷四二 礼二
黄帝封禅天地,少昊载时以象天。
卷四四 礼四
黄帝拜祀上帝于明堂(或谓之合宫。)。其堂之制,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 通水,水环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
卷四六 礼六
黄帝祭于山川,与为多也。
卷五三礼十三
汉武帝时,有人言,古者天子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 后魏文成帝东巡,历桥山,祀黄帝。
卷五七礼十七
上古衣毛帽皮,后代圣人见鸟兽冠角,乃作冠缨。黄帝造冕旒,始用布帛。 黄帝作冕,垂旒,目不邪视也;充纩,耳不听谗言也。
卷六一 礼二十 一
黄帝、尧、舜垂衣裳,盖取诸乾坤,故玄衣而裳黄。旁观翠翟草木之华,乃染五 色,始为文章以表贵贱,而天下理。
卷六四礼二十四
黄帝作车,至少昊始驾牛,及陶唐氏制彤车,乘白马,则马驾之初也。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将士皆迷四方。黄帝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故后常建焉。
卷六六礼二十六
黄帝振兵,教熊罴貔貅驱虎,制阵法,设五旗五麾。
卷七七礼三十七
自黄帝有天下,建万国,爰至夏商,及于周氏,虽更相吞灭,而不改旧观。
卷 一〇三 礼 六十三
或引桥山有黄帝之冢,是葬神也。答曰:“时人思帝,葬其衣冠,非葬神也。” 周生又云:“昔黄帝体仙登遐,其臣扶微等敛其衣冠,殡而葬焉,则其证也。”答 曰:“孔子论黄帝曰:生而人利其化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此
黄帝亦死,言仙谬也。就使必仙,何议于葬?”
卷一〇四礼六十四
黄帝之号、按《白虎通》云:“先黄后帝者,古者质,生死之称各特行,合而言 之,美者在上。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万代不易。后代虽盛,莫能与同。后代德 与天同,亦得称帝,不能制作、故不得复称黄也。”
卷一四一 乐一
黄帝作《咸池》。
卷一四四 乐四
钟,《世本》云:“黄帝工人垂所造。”
卷一四六乐六
鼓吹者,盖短箫铙歌。蔡邕曰:“军乐也,黄帝岐伯所作。以扬德建武,劝士讽 敌也。”
卷一六三刑一
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
卷一七一 州郡 一
昔黄帝方制天下,立为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