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文献资料(67)--隋书
来源:陕西省志 ·黄帝陵志
创作时间:
《隋书》,唐魏徵等撰。85卷。记载有隋一代30余年的历史。魏徵(580—643), 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孤,落魄有大志。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拜谏 议大夫、秘书监,寻晋检校侍中,封郑国公。徵性谅直,知无不言。太宗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尝以古名臣称之。校辑秘省群书,及撰齐、梁、陈、周、隋诸史,序论多出其手。主编《隋书》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中华书局1971年点校本。
卷四炀帝
(大业十年春二月)诏曰:黄帝五十二战,成汤二十七征,方乃德施诸侯,令行天下。
三月壬子、行幸涿郡。癸亥,次临渝宫,亲御戎服,码祭黄帝。
卷八礼仪三
(大业七年)行幸望海镇,于秃黎山为坛,祀黄帝,行冯祭。诏太常少卿韦霁、博 士褚亮奏定其礼。皇帝及诸预祭臣近侍官诸军将,皆斋一宿。有司供帐设位,为埋坎 神坐西北,内墙之外,建二旗于南门外。以熊席设帝轩辕神坐于遗内,置甲胄弓矢于 坐侧,建槊于坐后。皇帝出次入门,群官定位,皆再拜奠。
开皇二十年,太慰晋王广北伐突厥,四月己未,次于河上,冯祭轩辕黄帝,以太 牢制币,陈甲兵,行三献之礼。
(后周仲春)以太牢祭黄帝轩辕氏,于狩地为蝉,建二旗,列五兵于坐侧,行三献礼。
卷一二礼仪七
《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昔轩辕氏之有天下也,以师兵为营卫,降至三 代,其仪大备。
卷一三音乐上
圣人造乐,导迎和气,恶情屏退,善心兴起。伊者有苇篇之音,伏牺有网罟之咏, 葛天八阕,神农五弦,事与功偕,其来已尚。黄帝乐曰《咸池》,帝喾曰《六英》,帝颛顼曰《五茎》,帝尧曰《大章》,帝舜曰《箫韶》,禹曰《大夏》,殷汤曰《护》,武王曰《武》、周公曰《勺》。
短箫铙歌乐,军中之所用焉。黄帝时,岐伯所造,以建武扬德,风敌励兵,则《周官》所谓“王师大捷,则令凯歌”者也。
歌黄帝辞:郁彼中坛,含灵阐化。回环气象,轮无辍驾。布德焉在,四序将收。音宫数五,饭稷骖妈。宅屏居中,旁临外宇。升为帝尊,降为神主。
卷一四 音乐中
黄帝降神,奏《高明乐》辞:居中市五运,乘衡毕四时。含养资群物,协德固皇基。单缓契王风,持载符君德。良辰动灵驾,承祀昌邦国。
郊庙祀五帝日月星辰,用黄帝乐,歌大吕,舞《云门》。
皇帝初献黄帝,奏《云门舞》:三光仪表正,四气风云同。戊已行初历,黄钟始 变宫。平琮礼内镇,阴管奏司中。斋坛芝晔晔,清野桂冯冯。夕牢芬六鼎,安歌韵八风。神光乃超忽,佳气恒葱葱。
卷一五 音乐下
黄帝歌辞,奏宫音:爰稼作土,顺位称坤。孕金成德,履艮为尊。黄本内色,宫 实声始。万物资生,四时咸纪。灵坛汛扫,盛乐高张。威仪孔备,福履无疆。
金之属二:一曰馎钟,每钟悬一箕虞,各应律吕之音,即黄帝所命伶伦铸十二 钟,和五音者也。
卷一六律历上
和声:传称黄帝命伶伦断竹,长三寸九分,而吹以为黄钟之宫,曰含少。次制十二管,以听凤鸣,以别十二律,此雌雄之声,以分律吕。上下相生,因黄钟为始。
黄帝遣伶伦氏取竹于谷,听凤阿阁之下,始造十二律焉。乃致天地气应,是则数之始也。阳管为律,阴管为吕,其气以候四时,其数以纪万物。云隶首作数、盖律之本也。
卷一七律历中
夫历者,纪阴阳之通变,极往数以知来,可以迎日授时,先天成务者也……泊乎 炎帝分八节,轩辕建五部,少昊以凤鸟司历,颛顼以南正司天,陶唐则分命和仲,夏后乃备陈《鸿范》,汤武革命,咸率旧章。
卷一九天文上
昔者荥河献策,温洛呈图,六爻摘范,三光宛备,则星官之书、自黄帝始。《黄帝书》曰:“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水浮天而载地者也。”
晋侍中刘智云:“颛顼造浑仪,黄帝为盖天。” 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
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轩辕,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
卷三二经籍一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然则圣人之受命也,必因积德累业,丰功厚利,诚 著天地,泽被生人,万物之所归往,神明之所福飨,则有天命之应。盖龟龙衔负,出 于河、洛,以纪易代之微,其理幽昧,究极神道。先王恐其惑人,秘而不传。说者又 云,孔子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及诚,以遗来世。 其书出于前汉,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
说者以为书之所起,起自黄帝仓颉。比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 帛谓之书。故有象形、谐声、会意、转注、假借、处事六义之别。
卷三四经籍三
儒者,所以助人君明教化者也。圣人之教,非家至而户说,故有儒者宣而明之。
其大抵本于仁义及五常之道,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咸由此则。
《黄帝兵法孤虚杂记》 一卷
《黄帝问玄女兵法》四卷,梁三卷。
《黄帝兵法杂要诀》 一卷
《黄帝军出大师年命立成》 一卷
《黄帝复姓符》二卷,许昉撰。梁有《辟兵法》 一 卷
《黄帝太一兵历》 一卷
《黄帝蚩尤风后行军秘术》二卷,梁有《黄帝蚩尤兵法》 一卷,亡。
《黄帝五星占》 一卷
《黄帝飞鸟历》 一卷,张衡撰
《黄帝四神历》 一卷,吴范撰
《黄帝地历》 一卷
《黄帝斗历》 一卷
《黄帝九宫经》 一卷
《黄帝飞鸟历》 一卷
《黄帝集灵》三卷
《黄帝绛图》 一卷
《黄帝龙首经》二卷
《黄帝式经三十六用》 一卷,曹氏撰。
《黄帝式用当阳经》二卷
《黄帝奄心图》 一卷
《玄女式经要法》 一卷
《黄帝阴阳遁甲》六卷
《黄帝出军遁甲式法》 一卷
《仙人务子传神通黄帝登坛经》 一卷
《黄帝素问》九卷,梁八卷。
《黄帝甲乙经》十卷音一卷。
《黄帝八十一难》二卷,梁有《黄帝众难经》 一卷,吕博望注,亡。
《黄帝针经》九卷
《黄帝流注脉经》 一卷
《黄帝明堂偃人图》十二卷
《黄帝针灸虾蟆忌》 一卷
《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藏人图》 一卷
卷三五经籍四
云自上古黄帝、帝喾、夏禹之俦,并遇神人,咸受道策,年代既远,经史无闻焉。
卷四九牛弘
经籍所兴,由来尚矣。爻画肇于庖羲,文字生于仓颉。圣人所以弘宣教导,博通 古今,扬于王庭,肆于时夏。故尧称至圣,犹考古道而言;舜其大智,尚观古人之象。 《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及四方之志。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太公曰:“在《丹书》。”
窃谓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出教化,崇有德。《孝经》曰:“宗祀文王于 明堂,以配上帝。”《祭义》云;“祀于明堂,教诸侯孝也。”黄帝曰合宫,尧曰五府, 舜曰总章,布政兴治,由来尚矣。”
卷五八许善心
《考异邮》云:“轩辕有黄爵赤头,立日傍。”
卷六六陆知命
昔轩辕驭历,既缓夙沙之诛,虞舜握图,犹稽有苗之伐。
卷六九王劭
自古圣帝明王,皆不能移不肖之子。黄帝有二十五子,同姓者二,余各异德。
劭上书曰:"臣闻黄帝灭炎,盖云母弟,周公诛管,信亦天伦……是知古者同德 则同姓,异德则异姓,故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有四人,唯青阳、夷鼓,与黄 帝同为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