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帝陵的典籍文献--《汉书》

来源:《汉书》

创作时间:

元纪元年冬十月……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遣使者告单于曰:“南越王头已县(悬)于汉北阙矣。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何但亡匿幕(漠)北寒苦之地为!”匈奴詟焉。还,祠黄帝于桥山,乃归甘泉。

——卷六武帝纪

自秦宣公作密畤后二百五十年,而秦灵公于吴阳作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鬯茂。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黄帝得宝鼎冕侯,问于鬼臾区。鬼臾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帝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姨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骑,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凉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泰一。济南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
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名曰“迎年”。

——卷二十五郊祀志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邦”,此之谓也。上郡……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四所。独乐,有盐民。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葬曰上陵畤。

——卷二十八地理志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垅皆小,葬具甚微。


——卷三十六楚元王传

——以上史料出自《汉书》

上一篇
关于黄帝陵的典籍文献--《水经注》
关于黄帝陵的典籍文献--《论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