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庙(一)

来源:明  岳伦〔1〕

创作时间:

黄帝庙(一)
      明  岳伦〔1〕

《史外纪》曰:黄帝姓公孙,讳轩辕,有熊国君之子也(2)。《易传》曰:庖羲氏没(3],神农氏作(4),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黄帝时,天尚庞噩〔5〕,人文未熙。世无显传,时时见于管敬仲[6]、庄周(7)、列御寇称说(8)。孔颖达谓《管子》非本书[9],《庄》列寓言,复诞谩无征,惟汉史迁谓《帝德》《帝系》为近古[10]。按黄帝生而神灵,长而聪明。时炎帝侵诸侯(11),蚩牛为列帝〔12〕,修德治兵败炎帝、擒杀蚩牛,诸侯推之。王应土德之瑞,受河图之文〔13〕,仰星斗之象,肇天官之书〔14〕,探五行之情,占斗纲之秘〔15〕,作支干〔16〕,测历景(17),造算数〔18〕,候律吕〔19〕,昭之章服,济之舟车,尽之疆野,分之州帅,统之都邑,缤缤纭纭,文物渐炳。盖基唐尧之邃酋,启虞氏之鸿赞〔20〕,为三才之备王〔21],万代之宪后也。蒲坂之间为古帝王都会[22],有黄帝尧舜之风,长老尚能折其处,故俗多帝王庙。土人知崇之而闇于道,祀之而闇于礼,世衰德隐,宗尚神诞,不亦伤哉伦也,天子账臣,出知是邑〔23〕,顾瞻圮敞(24),中心如焚,爰命群工,就兹宏焕,亦知违至德之素雅,乖大始之朴灏,然而仰遐逖之玄休,起末季之仪式,斯未之或过也。


(《(嘉靖)曲沃县志》卷四,明嘉靖刻本)

注释
〔1〕岳伦(1491—1542):字厚夫,号云石,怀安卫(今张家口怀安)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行人。岳伦关心民痪,为官清明。本文作于嘉靖十一年(1532),伦时任曲沃知县。其后一年上《筹边计疏》,擢工部主事,又迁郎中。后因谏南巡事而获罪,不复起用。有《岳云石集》五卷。事迹见《国朝献征录》卷五一。
〔2〕有熊国:上古位于新郑姬水(今河南新郑)一带的方国。《路史·国名记》:“少典,有熊之开国。”
〔3〕庖羲氏:又称伏羲。《册府元龟·帝王部·总序》:“庖牺氏之王天下也,继天之统为百王先,实承木德,以建大号。三坟所纪,允居其首。”《册府元龟·帝王部·帝系》:“太昊庖牺氏风姓,母曰华胥,作网罟以畋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庖牺氏,一号皇雄氏,继天而王。故曰帝太吴。”
〔4〕神农氏:一说即炎帝。《易·系辞》:“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断木为耜,揉木为未,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敬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列子·黄帝篇》:“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5〕庞(máng)噩:形容上古蒙昧时期人文不兴、教化未行之貌。
〔6〕管敬仲: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初期颍上(今安徽颍上)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经鲍叔牙推荐,成为齐国上卿,齐桓公尊称其为“仲父”。
〔7〕庄周:即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曾任漆园吏,老子之后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号南华真人。庄周及其后学撰有《庄子》一书,后世又称《南华经》。
〔8〕列御寇: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号冲虚真人。列子及其后学撰有《列子》一书,后世又称《冲虚至德真经》。原书汉初已散佚,西汉刘向辑录残稿八篇,疑是他人托名列御寇所作。
〔9〕孔颖达:字冲远、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隋唐时期的著名经学家,曾奉唐太宗之命主编《五经正义》。《管子》:管仲后学托管子之名所著之书,主要阐述了管子学派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西汉刘向编辑《管子》八十六篇,其中十篇已佚。
〔10〕史迁:即司马迁。《帝德》《帝系》:《史记·五帝本纪》:“太史公曰:……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司马贞《索隐》云:“《五帝德》《帝系姓》皆《大戴礼》及《孔子家语》篇名。以二者皆非正经,故汉时儒者以为非圣人之言,故多不传学也。”
〔11〕炎帝:与黄帝同为华夏始祖。《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峤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一说炎帝即神农氏。《竹书纪年》:“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继国耆,合称,又曰伊耆氏。”
〔12〕蚩牛:即蚩尤,相传蚩尤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13〕土德之瑞:古人以五行相生相克之道解释王朝更迭。《史记·五帝本纪》:“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索隐》:“炎帝火,黄帝以土代之。”河图之文:《三教指归》卷上注引《龙鱼河图》:“伏牺氏王天下,有神龙负图出于黄河,法而效之,始画八卦,推阴阳之道,知吉凶所在,谓之河图。”
〔14〕天官之书:后世传有托名黄帝的天文占卜书,以测天下大事,特别是军事活动、政权更迭等。如《黄帝占》:“彗星出人太白,长可五六丈,金火之兵大用,大战流血,天下更政,期三年,远五年。”古人有天人感应之宇宙观,治理国家强调应象天法地。
〔15〕斗纲:即北斗七星之斗柄。随着天体运行,斗柄指向不同,古代二十四节气便是综合斗柄所指与当时之自然物候加以命名的。《后汉书·律历志·历法》:“昔者圣人之作历也,观璇玑之运,三光之行,道之发敛,景之长短,斗纲所建,青龙所蹿,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而制术焉。”
〔16〕作支干:应是指制定干支纪年法。天干地支简称干支,相互组合形成了古代历法纪年。相传黄帝元年即第一个甲子年。
〔17〕测历景:古代测定时间的方法,一是利用日影。《周礼》:“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二是利用水漏。如《隋志》:“漏刻之制,盖始于黄帝。”
〔18〕造算数:算,同“算”。《汉书·律历志》:“隶首作数。”隶首,黄帝之臣,始作算数。《说文解字》:“算,长六寸,计历数者……言常弄乃不误也。”
〔19〕候律吕:《汉书·律历志》:“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定。”
〔20〕虞氏:即指舜。黄帝曾孙虞幕以封地为姓,号有虞氏,舜为虞幕的后裔。
〔21〕三才:指天、地、人三才。
〔22〕蒲坂:在今山西永济。《帝王世纪》:“舜都蒲坂。”《史记正义》引《地记》注:“河东县东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
〔23〕“账臣”,疑作“贱臣”。出知是邑:赴曲沃任知县之职。
〔24〕圮敞:圮坏坍塌之貌。

上一篇
黄帝庙除免税粮记
黄帝庙(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