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文献资料(57)--水经注

来源:陕西省志 ·黄帝陵志

创作时间: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撰。40卷。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属  河北)人袭父爵为永宁伯。历任尚书主客郎、治书侍御史、鲁阳太守、御史中尉等 职《水经注》是在《水经》的基础上扩充成书。全书所记水道1389条。逐一说明各水的源头、支派、流向、经过、汇合及河道概况,并对每一流域内的水文、地形、气候、土壤、植物、矿藏、特产、农业、水利,以及山陵、城邑、名胜古迹、地理沿革、 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都有具体的记述。历代均有校正补注。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清王先谦《合校水经注》本。

卷三河水

奢延水又东,走马水注之。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故城南桥山,王莽更名上陵時, 山上有黄帝冢故也。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黄帝仙矣。

卷四河水

湖水又北迳湖县东而北流入于河。《魏土地记》曰:宏农湖县有轩辕黄帝登仙处。 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有龙垂胡于鼎,黄帝登龙,从登者七十人,遂升于天,故名其地为鼎湖。《晋书地道记》、《太康记》并言胡县也。汉武帝改作湖。俗云黄帝自此乘龙上天也。

卷一三漯水

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迳涿鹿县故城南,王莽所谓柿陆也。黄帝 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水导源 县之东泉。《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 有黄帝祠。

卷一五洛水

《河图玉版》曰:仓颉为〔黄〕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即于此水。

《地记》曰:洛水东入于中提山间,东流会于伊,是也。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 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

卷一六谷水

阳渠水南暨闾阖门……昔黄帝立明堂之议,尧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设过误之备也 。

卷一七渭水

渭水又东南合迳谷水……又西北轩辕谷水注之,水出南山轩辕溪。南安姚瞻以为 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邦城东七十里轩辕谷。皇甫谧云生寿邱,邱在鲁东门北。

卷二一 汝水

汝水又东南迳襄城县故城南,黄帝尝遇牧童于其野,故嵇叔夜赞曰:奇矣难测。 

卷二二洧水 · 溪水 · 渠水

消水又东迳新郑县故城中……或言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

溪水出河南密县大瑰山,大貔即具茨山也。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之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即是山也。

卷二四汶水

(汶水)又东南迳明堂下。汉武帝元封元年封泰山,降坐明堂于山之北趾。济南人  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之,通水圆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崑苍。天子从之,以拜祀上帝焉。

卷三六若水

若水沿流闲关蜀土。黄帝长子昌意,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斯水,为诸侯焉。 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有圣德,二十登帝位,承少嗥金官之政,以水德宝历矣 。

上一篇
黄帝的文献资料(56)--述异记
黄帝的文献资料(58)--金楼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