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文献资料(24)--马王堆汉墓帛书 ·十六经
来源:陕西省志 ·黄帝陵志
创作时间:
《马王堆汉墓帛书》,西汉文帝时期写在帛上的传抄木,是汉初盛行的黄老学说 的重要原始资料。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197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马王堆汉墓帛书》。
观黄帝令力黑浸行伏匿,周留(流)四国,以观无恒善之法则。
五正
黄帝问阉冉曰:吾欲布施五正(政),焉止焉始?对曰:始在于身。中有正度,后及外人。外内交绥(接),乃正于事之所成。黄帝曰:吾既正既静,吾国家窬(愈)不定,若何?对曰:后中实而外正,何患不定。左执规,右执柜(矩),何患天下?男女毕迥,何患于国?五正(政)既布,以司五明。左右执规,以寺(待)逆兵。黄帝曰:吾身未自知,若何?对曰:后身未自知,乃深伏于渊,以求内刑(型)。内刑(型) 已得,后□自知屈后身。黄帝曰:吾欲屈吾身,屈吾身若何?对曰:道同者其事同, 道异者其事异。今天下大争,时至矣,后能慎勿争乎?黄帝曰:勿争若何?对曰:怒 者血气也,争者外脂肤也。怒若不发,浸廪是为臃疽。后能去四者,枯骨何能争矣。 黄帝于是辞其国大夫,上于博望之山,谈卧三年以自求也。单(战)才(哉)!阉冉乃上起黄帝曰:可矣。夫作争者凶,不争者亦无成功。何不可矣?黄帝于是出其锵钺, 夺其戎兵,身提鼓靶(枪),以禺(遇)之(蚩)尤,因而禽(擒)之。帝箸之明(盟),明(盟)曰: 反义逆时,其刑视之(蚩)尤。反义怀(倍)宗,其法死亡以穷。
果童
黄帝问四辅曰:唯余一人,兼有天下。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为之若何? 果童对曰:不险则不可平,不谌则不可正。观天于上,视地于下,而稽之男女。夫天 有〔恒〕干,地有恒常。合□□常,是以有晦有明,有阴有阳。夫地有山有泽、有黑有白,有美有亚(恶)。地俗德以静,而天正名以作。静作相养,德疟(虐)相成。两 若有名,相与则成。阴阳备物,化变乃生。有任一则重,任百则轻。人有其中,物又 (有)其刑,因之若成。黄帝曰:夫民印(仰)天而生,侍(待)地而食。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谁敌(适)繇始?对曰:险若得平,谌□□□, 贵贱必谌,贫富又(有)等。前世法之,后世既员,繇果童始。果童于是衣褐而穿, 负并(拼)而峦。营行气(乞)食,周流四国,以视(示)贫贱之极。
成法
黄帝问力黑:唯余一人兼有天下,滑(猾)民将生,年(佞)辩用知(智),不可法组。吾恐或用之以乱天下。请问天下有成法可以正民者?力黑曰:然。昔天地既成,正若有名,合若有刑(形),以守一名。上拴之天,下施之四海。吾闻天下成 法,故曰不多,一言而止。循名复一,民无乱纪。黄帝曰:请问天下猷(犹)有一康 (乎)?力黑曰:然。昔者皇天使冯(凤)下道一言而止。五帝用之,以机(扒)天地, 以揆(揆)四海,以坏(怀)下民,以正一世之士夫。是故免(谗)民皆退,贤人减(咸)起,年(佞)辩乃止。循名复一,民无乱纪。黄帝曰:一者一而已乎?其亦有长乎?力黑曰:一 者,道其本也,胡为而无长?□□所失,莫能守一。一之解,察于天地。一之理,施于四海。何以知纠之至,远近之稽?夫唯一不失,一以驺(趋)化,少以知多。夫达望四海,困极上下,四乡(向)相枪(抱),各以其道。夫百言有本,千言有要,万言有葱(总)。 万物之多,皆阅一空。夫非正人也,孰能治此?罢(彼)必正人也,乃能操正以正奇,握 一以知多,除民之所害,而寺(持)民之所宜。凡守一,与天地同极,乃可以知天地 之祸福。
顺道
黄帝问力黑曰:大墓(庭)氏之有天下也,不辨阴阳,不数日月,不志(识)四时,而天开以时,地成以财。其为之若何?力黑曰:大堂(庭)之有天下也,安徐正 静、柔节先定。昴湿共(恭)佥(俭),卑约生柔。常后而不失体,正信以仁、兹(慈) 惠以爱人,端正勇,弗敢以先人。中请(情)不求,执一毋求。刑于女节,所生乃柔。□□□正德,好德不争。立于不敢,行于不能。单(战)视(示)不敢,明执不 能。守弱节而坚之,胥雄节之穷而因之。若此者其民劳不□,几(饥)不饴(怠),死不宛(怨)。不广(旷)其众,不以兵诛,不为乱首,不为宛(怨)谋(媒),不阴谋, 不擅断疑,不谋削人之野,不谋劫人之宇。慎案其众,以隋(随)天地之从(踪)。不擅作事,以寺(待)逆节所穷。见地夺力,天逆其时,因而饰(饬)之,事环(还) 克之。若此者,单(战)朕(胜)不报,取地不反。单(战)朕(胜)于外,福生于内。用力甚少,名声章明。顺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