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国民政府祭文

来源:《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创作时间:

中华民国二十有五年四月四日,国民政府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 子敬祀于桥陵曰:

维帝一德如春,两仪合撰(1)。纪纲八极,经纬万端[2]。吊民著阪 泉之战,膺惩昭中冀之诛(3)。律吕秩瞑以调,典章灿焉以备(4)。为青 史所未有,开黄族之纪元[5)。今当清明之德,特申展谒之仪6]。虔事 惟诚,吉蠲用亨〔7〕。 冀悯兹遥胄,锡以宏施[8〕。在天默相,俾烽燧 之数宁(9);率土蒙庥,邀雨旸之时若[10]。四时无诊,羞生小康(11)。 敬荐明禅,伏维歆格〔12〕。


(《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注释
〔1〕一德:即始终如一、永恒其德。《易·系辞下》:“恒以一德。”孔颖达疏:“恒能始终不移, 是纯一其德也。”如春:指如春主生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两仪:指天地。《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合撰:并立,指德行与天地并立,昭彰天下; 一说,天地合生,禀赋天地之精。
〔2〕纪纲:即纲纪,指管理、治理。《诗·大雅 · 械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八极:八方极远之地。《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高诱注:“八极,八方之极也,言其远。”经纬:规划治理。《左传 · 昭公 二十九年》:“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万端:形容方法、头绪、形 态等纷繁杂多。
〔3〕吊:凭吊、体恤。阪泉:古地名,相传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具体位置,有三说:一说在山西省阳曲县东北,相传旧名汉山,《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一说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史记 ·五帝本纪》“教熊罴貔貅驱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一说在今山西运城南,宋沈括《梦溪笔谈· 辩证一》:“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  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淌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膺惩:讨伐、征伐。一作“鹰惩”。《诗·鲁颂·悶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昭:显示、彰显。中冀:古指冀州涿鹿地区,相传是黄帝征杀蚩尤之地。《逸周书 · 尝麦》:“赤   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卷一:“炎帝戮蚩尤于中冀,名其地曰绝辔之野。”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埋长狄于驹门,斩蚩尤于中冀。” 中冀之诛,指平定叛乱。
〔4〕律吕: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共十二管,管径相等,以管的长短确 定不同音高。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作“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作"吕”,合称“律 吕”。后指乐律或音律。《国语 · 周语下》:“律吕不易,无奸物也。”律吕秩瞑:即音  律高低明暗。调:调适、调节。典章:指制度、法令等。《后汉书·顺帝纪》:“即位仓卒,典章多缺,请条案礼仪,分别具奏。”灿焉:光辉灿烂的样子。备:完备、齐备。
〔5〕青史:即史籍。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俱 启丹册,并图青史。”黄族:即轩辕黄帝的族裔,泛指中华民族。纪元:历史上纪年的起算年代,在此指开端、开始。
〔6〕德:同“穗”,禾苗吐穗颖秀之时。展谒:敬辞,犹拜见、拜谒。宋苏轼《贺正启》:“某官守所系,展谒无阶。”
〔7〕虔事:虔敬地侍奉。蠲:显示、昭示。吉蠲,祭祀前选择吉日。《诗 · 小雅 · 天保》:“吉蠲为露,是用孝享。”用:功用。亨:即享。
〔8〕悟:同“昏”,疑为衍文。遥胄:后裔、后世子孙。宏施:福佑。
〔9〕 数(mǐ)宁:安定、抚定。《书 · 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数宁武图功。”孔传:“用抚安武事,谋立其功。”
〔10〕率土:“率土之滨”之省称,指境域之内。《诗 · 小雅 · 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尔雅》曰:‘率,自也。’自土之滨者,举外以包内,犹言四海之内。”雨旸:雨天和晴天,即阴晴雨旱的天气变化。《书·洪范》:“曰   雨,曰旸。”时若:四时和顺。唐白居易《为宰相贺雨表》:“臣闻圣明在上,刑政叶中,  则天地气和,风雨时若。”
〔11〕 诊(lì): 灾害。无诊,没有祸患。羞:进献、展现。生:形成、出现。小康:儒家理想中的社会局面,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详参《礼记 · 礼运》。 
〔12〕敬:恭敬、谨敬。荐:进奉、祭献。

上一篇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中国国民党中央祭文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陕西省各界祭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