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乾隆十四年(1749)为平金川等事祭告祭文
来源:黄帝祭文汇编简注
创作时间:
乾隆十四年,岁次己巳,六月丁丑朔,越二十有三日己亥,皇帝遣 太常寺少卿锺衡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2):
惟帝王继天建极,抚世绥猷,教孝莫先于事亲,治内必兼于安外。 典型在望,缅怀至德要道之归;景慕维殷[3],心希武烈文谟之盛(4)。 兹以边徼数宁(5),中宫摄位(6),慈宁晋号[7],庆洽神人[8],敬遣专 官,用申殷荐。仰惟歆格,永锡鸿禧!
陪祭官:分巡凤邠盐驿道按察使司副使永敏。赍香帛官:礼部笔帖 式鄂赍。从祀官:同州府通判署直隶鄜州事赵铨,雒川县知县方楚正, 雒川县儒学教谕雷临泰,中部县知县杨必名,中部县儒学训导王运会, 宜君县知县许治,署中部县典史事雒川县典史张涵。
(黄帝陵轩辕庙碑廊存石碑)
注释
〔1〕乾隆十三年(1748)九月,皇帝任军机大臣傅恒为经略大臣,征讨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乾隆十四年(1749)二月初五日,莎罗奔带领喇嘛及头人等出降,大金川之乱平定,捷报传至京师。乾隆皇帝遣太常寺少卿钟衡祭告轩辕黄帝。
〔2〕太常寺少卿:为太常副贰,清朝设满、汉各一员,正四品。协助封卿管理祭祀礼仪。钟衡:清雍正八年(173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太常寺少卿。
〔3〕景慕:景仰,仰慕。《宋书 ·范泰传》:“今惟新告始,盛业初基,天下改观,有志景慕。”
〔4〕武烈:指武威、武功。《国语 ·周语下》:“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韦昭注:“烈,威也。言能明其文,使之昭;定其武,使之威也。”《后汉书 ·冯衍传上》:“衍上书陈八事: 一曰显文德,二曰褒武烈……”文谟(mó): 文章谋略。明方孝孺《倭研铭》:“产乎夷, 成乎琢。宣文谟,佐帷幄。”
〔5〕边徼:边境。《梁书 ·萧藻传》:“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数(mǐ)宁:抚定。《书 ·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数宁武图功。”孔传:“用抚安武事,谋立其功。”
〔6〕中宫:皇后居所,后代指皇后。这里应是指乾隆之母崇庆皇太后。
〔7〕慈宁:乾隆皇帝登基之后,以世宗遗命,尊其母熹贵妃为“崇庆皇太后”,居慈宁宫。太后卒于乾隆四十二年,谥号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晋号:晋 封尊号或徽号。
〔8〕庆洽:吉庆和谐。南朝梁沈约《梁雅乐歌 · 禅雅之二》:“灵飨庆洽,祉积化融。”
清乾隆十四年祭 文碑
清乾隆十四年祭 文碑碑阳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