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为阿桂平定大小金川祭告祭文

来源:黄帝祭文汇编简注

创作时间:

维乾隆四十一年,岁次丙申,七月庚午朔,越十四日癸未,皇帝遣内阁学士塘古泰致祭于黄帝轩辕氏陵曰[2]:

朕惟帝王德洽恩威,义严彰痒[3]。锄奸禁暴,昭命讨之无私[4]; 辑远绥荒[5],振声灵之有赫。兹以两金川大功全蒇[6],逆党咸俘。 殄遗孽于番陬[7],戢武协求宁之志[8];缅丰功于前代,庆成觇耆定之庥[9]。特遣专官,肃将禅祀,惟冀鉴歆!

捧香帛官:礼部笔帖式炽昌。陪祀官:候补直隶州署鄜州加三级纪 录五次林恭范,洛川县知县加三级纪录五次温崧曾,中部县知县加三级 纪录五次董延楷,署宣君县知县加三级纪录三次任重,中部县儒学训导 江自岚,署中部县典史何凤飏。

(黄帝陵轩辕庙碑廊存石碑)

注释

〔1〕乾隆三十六年(1771),阿桂领命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历时五年,战事告捷。公元1776年, 即乾隆四十一年,皇帝遣内阁学士唐古泰祭告轩辕黄帝。

〔2〕内阁学士:清内阁之属官,俗称阁学。定制满六人、汉四人。掌敷奏本章,参预机务。塘古泰:乾隆朝曾任巡视南城吏科给事中、盛京户部侍郎等职。

〔3〕彰痒(dān): 彰善痒恶。表彰好的,斥责恶的。《书·毕命》:“彰善痒恶,树之风声。” 

〔4〕命讨:下令讨伐。

〔5〕辑:聚集、凝聚。《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慢》:“橙与留台御史中丞卢奕、河南尹达奚珣,绥辑将士,完缮城郭,遏其侵逼。”

〔6〕两金川大功全葳(chǎn):阿桂,章佳氏,清朝名将,大学士阿克敦之子。多次平定新疆叛乱, 历任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伊犁将军、四川总督等职。乾隆三十六年(1711),阿桂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历时五年,战事告捷。蒇,完成、解决。 

〔7〕殄(tiǎn): 尽,绝。番陬(zōu):外族聚居区。

〔8〕戢(jí) 武:息兵。明李东阳《定兴王墓瑞芝诗序》:“今公遭世重熙,坐镇阃幄,戢武不用。”

〔9〕觇(chān): 暗中查看。耆(qí) 定:达成。《诗·周颂·武》:“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毛传:“耆,致也。”高亨注:“定,成也。”后亦有平定之意。

清乾隆四十一年 祭文碑

清乾隆四十一年 祭文碑碑阳拓片

上一篇
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1780)为七旬万寿祭告祭文
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2)为太后万寿晋号祭告祭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