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祭文

来源:《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创作时间: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 红军总司令朱德恭派代表林祖涵〔1〕,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 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2);胄衍祀绵,岳峨河浩(3)。聪明睿智,光被 遐荒(4);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5);越数千年,强 邻蔑德[6。琉台不守,三韩为墟〔7];辽海燕冀,汉奸何多[8]!以地事敌, 敌欲岂足(9;人执答绳,我为奴辱〔10)。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 区宇以宁(11)。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12!东等不才, 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13]。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14〕!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 救国良方(15);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 战则必胜〔16〕。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17]。经武 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18〕。尚飨!


(《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注释
〔1〕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 体的核心。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政治家。林祖涵(1886—1960):字邃园,号伯渠,湖南常德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
〔2〕赫赫:显赫盛大的样子。《诗 · 小雅 ·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3〕胄衍:子孙繁衍传承。祀绵:祭祀绵延、香火不断。岳峨河浩:即山高水长,比喻山河壮美。
〔4〕聪明睿智:聪颖明智。《易 ·系辞上》:“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礼记 · 中 庸》:“唯天下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光被:遍及。《书 ·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清王引之《经义述闻 · 尚书上》:“光与广通,皆充廓之义。”遐荒: 边远荒僻的地方。汉韦孟《讽谏》诗:“彤弓斯征,抚宁遐荒。”
〔5〕世变:时代与世事变迁。《书 · 毕命》:“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沧桑:“沧海桑田”的省略,比喻变化剧烈。蹉跌:失足跌倒,此指挫折跌宕。
〔6〕强邻:此指日本帝国主义。蔑德:无德。
〔7〕琉台:指琉球群岛与台湾岛。三韩:即马韩、辰韩与弁韩,原为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三个部落,在此借指朝鲜半岛。墟:丘墟、废墟,比喻已经沦为殖民地。 〔8〕辽海燕冀:指当时中国东北华北广大地区。
〔9〕事:侍奉。欲:欲望、贪欲。
〔10〕笞:鞭杖或竹板。奴辱:奴隶。
〔11〕懿:美好。命世:著名于当世,多用以称誉有治国之才者。《汉书 · 楚元王传 · 赞》:“圣 人不出,其间必有命世者焉。”英:精英、俊杰。涿鹿:指黄帝与炎帝的涿鹿之战。区宇: 天下。唐元稹《贺诛吴元济表》:“威动区宇,道光祖宗。”宁:安宁、安定。
〔12〕苗裔:子孙后裔。《楚辞 ·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汉王逸注:“苗, 胤也;裔,末也。”宋朱熹《楚辞集注》:“苗裔,远孙也。”泱泱:气势宏大。沦胥:指沦丧、沦陷。唐张鸯《游仙窟》:“下官堂构不绍,家业沦胥。”
〔13〕东等:毛泽东等。不才:谦辞,没有才能。剑屦俱奋:指行军打仗。剑屦,指剑和草鞋。奋,踊跃、奋起。崎岖:艰难曲折。效命:舍命报效。《史记 ·魏公子列传》:“今公子有急,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4〕频年:连年、多年。《后汉书 · 李固传》:“明将军体履忠孝,忧存社稷,而频年之间,国祚三绝。”险夷:艰难与顺利,即安危存亡。唐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  “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险夷不渝,保是宠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化用西汉霍去 病抗击匈奴典故,原本作“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史记 · 卫将军骠骑列传》)、“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汉书 · 卫青霍去病传》)。在此,“匈奴”泛指侵略中国的敌寇。 〔15〕民族阵线: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6〕亿兆:极言数目多,在此指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书 ·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 离德。”
〔17〕永矢:矢通“誓”,发誓。《诗 · 卫风 · 考槃》:“独寐寤宿,永矢弗告。”勿谖:不忘, 也作“弗谖”。《诗 · 卫风 · 考槃》:“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18〕经武:整治武备。整军:整肃军队。《左传 · 宣公十二年》:“子姑整军而经武乎。”昭 告:明白地告知。《左传 · 成公十三年》:“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列祖: 历代先祖。实鉴:真实地鉴察。

上一篇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祭文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李宗仁、白崇禧祭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