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陕西省政府祭文
来源:《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
创作时间:
维中华民国二十有七年四月五日,陕西省主席孙蔚如等,统率僚属, 谨以柔毛刚鬣之荐〔1〕,致祭于桥陵黄帝之灵前曰:
伏以轩辕锡羡[2],绵三百八秩之春秋;涿野崇勋,冠六十四民之 禅祀。崆峒停辔[3],访道学之真源;昆仑筑宫(4),极边陲之胜览。修 封禅而巡游五岳[5],导西儒地鬲之搜求[6];造舟车而汗漫九垓[7], 开今日天空之战斗。综夷鼓青阳二十五姓,谁非神圣之子孙[8]?广戎 蛮中国七千封,罔息征行之车驾(9)。有徇齐敦敏之异质,有畏神服教 之明威〔10〕。际兹民族复兴,国维孔固。攀龙髯于天上,宰树瞻谷口而 长青[11];分鹑首于关中,瑞气迎函关而尽紫[12]。徂徕之松,新甫之柏, 孰媲蒿宫万木之苍葱〔13〕;其镇岳山,其薮弦蒲〔14〕,群震树鼓十章之 骏厉〔15〕。声灵远赫,民邦之拱护遥叨;仙战交修〔16〕,外裔之侵陵敢逞? 今日者,扫一抓之灵土,俎豆虔供;靖万国之方舆,河山不改。四月维夏, 百谷咸滋,感因时九献之芳馨[17],怀生我万灵之统系。所冀雨旸时 若〔18〕,高陈公玉之图书〔19〕;还祈氛禄潜销〔20〕,净洗蚩尤之兵气。 嗟嗟!左洪河而右太华,常被鼎湖仙驭之庥〔21〕;前千古而后万年, 恒修关辅明禅之典。呜呼尚飨!
(《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
注释
〔1〕柔毛刚鬣:祭礼所用牺牲。柔毛,羊。刚鬣,猪。《礼记 · 曲礼》:“凡祭宗庙之礼 ……豕曰刚鬣……羊曰柔毛。”
〔2〕锡羡:多多赐福。锡,通“赐”,赐予。羡,丰饶。汉扬雄《甘泉赋》:“恤胤锡羡,拓迹开统。”
〔3〕崆峒停辔:指黄帝于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庄子 ·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崆峒)之上,故往见之。”
〔4〕昆仑筑宫:黄帝于昆仑山建筑宫室。《山海经 ·西山经》:“……曰昆仑之丘,是惟帝之下都。”
〔5〕“修封禅”句:指黄帝封禅泰山、巡游名山大川事。《史记 · 封禅书》:“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史记 · 五帝本纪》:"(黄 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 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6〕西儒:西方学者。地鬲:地界,此指地理学。
〔7〕“造舟车”句:黄帝制造舟车漫游九州大地。《汉书 · 地理志上》:“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 旁行天下,方制万里”。汗漫:广阔邈远,引申为远游、漫游。九垓:九天或九州之地。《淮 南子 · 道应训》:“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
〔8〕“综夷鼓”二句:指华夏万民虽姓氏不同,但皆为黄帝子孙。《国语 · 晋语》:“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为己姓。”
〔9〕“广戎蛮”二句:意为黄帝开疆拓土,蛮夷之地都是他车驾经行之处。《史记 ·孝武本纪》:“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10〕“有徇齐”二句:意为黄帝天生敦厚聪敏,为帝后教化人民敬畏神明。徇齐:即迅疾,动作敏捷。敦敏:敦厚聪敏。《史记 · 五帝本纪》:“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 而敦敏,成而聪明。”
〔11〕“攀龙髯”二句:言黄帝乘龙升天事。《史记 · 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 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宰树:坟墓上的树。谷口:地名,位于九峻山东、仲山西, 泾水出山之处,传为黄帝升仙处,又称寒门。《汉书 ·郊祀志上》:“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庭。 明庭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黄帝升仙之处也。”
〔12〕“分鹑首”二句:言关中是祥瑞之地。鹑首:十二星次之一,分野主秦,属雍州,此指陕 西。《晋书 · 天文志》:“自东井十六度至柳八度为鹑首,于辰在未,秦之分野,属雍州。” 瑞气:老子出函谷关而降瑞气。《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 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紫:紫气,指黄帝降瑞气于关中。
〔13〕徂徕、新甫:皆山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古时山多松柏。《诗 · 鲁颂 · 閣宫》:“徂来 之松,新甫之柏。”蒿宫:周代以蒿为柱之宫,《大戴礼记 · 明堂》:“周时德泽洽和, 蒿茂大,以为宫柱,名为蒿宫也。”此指黄帝的宫室或陵庙。
〔14〕弦蒲:古时泽薮,在今陕西陇县西。《周礼 · 夏官 · 职方氏》:“正西曰雍州……其泽薮 曰弦蒲。”
〔15〕枫鼓:传说黄帝于涿鹿之战时作树鼓曲。《古史纪年》:“黄帝杀之(蚩尤)于青丘,作 枫鼓之曲十章: 一曰雷震惊,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夺志,八曰熊罴哮,九曰石荡崖,十曰波荡壑。”
〔16〕仙战交修:《史记 · 封禅书》:“黄帝且战且学仙。”
〔17〕九献:献酒九次,古时帝王宴饮或宗庙祭祀时的享礼。《周礼 · 秋官 · 大行人》:“上公之礼……飨礼九献。”《宋史 · 礼志》:“古者宗庙九献,皇及后各四,诸臣一。”
〔18〕雨旸时若:晴雨适时,风调雨顺。《书 · 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
〔19〕公玉之图书:公玉即公玉带,汉武帝时济南人,汉武帝封禅泰山,公玉带曾向武帝献黄帝明堂图。事见《汉书 · 郊祀志下》。
〔20〕氛禄(jìn): 雾气,妖气,喻灾祸、战乱。宋朱熹《诗集传 · 灵台》:“国之有台,所以望氛禄,察灾祥,时观游,节劳佚也。”
〔21〕庥(xiū): 荫庇,护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