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国民政府祭文

来源:《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创作时间: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四月五日,国民政府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熊斌〔1〕,代表敬祀于桥陵曰:
惟帝圣开轩胄,化启昆源[2]。义祀朝宗,群伦桃被[3]。桥山在望,陵寝巍然。统一告成,明福惟肃〔4〕。溯自东倭构衅[5],抗战军兴;御侮争存(6),如今五稔7]。仗威灵之默佑〔8〕,振民族之精神。国难虽殷〔9〕,邦基愈固[10]。和平先兆,正谊同盟[(11)。时届仲春〔12],典循展祭。伏冀灵霄雷雨,助炎汉之中兴[13];复旦星云〔14〕,启神州之景运〔15〕。尚飨!

(《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注释
〔1〕熊斌(1893-1964):字哲明,湖北礼山人,历任国民军第一军参谋长、军令部次长、陕西省主席等职。抗战结束后负责收编华北伪军。后任北平市市长等职。1964年在台北病逝。
〔2〕昆:指后裔、后代。
〔3〕桃(guàng):充满。《说文解字·木部》:“桃,充也。”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光被四表”:“光、桃、横,古同声而通用,非转写讹脱而为光也,三字皆充广之义。”
〔4〕明神(yīn):明洁诚敬的献享。
〔5〕东倭:古代称日本。此处指日本侵略军。构衅(xìn):造成衅隙,结怨。
〔6〕御侮:谓抵御外侮。
〔7〕五稔:五年。古代谷一熟为年。抗日战争由1937年卢沟桥事变起计五年。
〔8〕威灵:指神灵的威力。
〔9〕殷:激烈;频繁。《左传·成公十六年》:“方事之殷也,有靺韦之跗注,君子也。”
〔10〕邦基:国家的基础。宋范仲淹《得地千里不如一贤赋》:“舍地得贤兮,邦基以立;失贤有地兮,国难随兴。”全句有国难兴邦之义。
〔11〕正谊:公正的道理。同盟:此指美国。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开始全力援华,1942年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无偿援助,并根据《租借法案》对华租借大量军事物资。
〔12〕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二月。此处指春季。
〔13〕炎汉:传说炎帝为汉族祖先,因称中国或汉族为炎汉。
〔14〕复旦:谓又光明,天明。《尚书大传》卷一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郑玄注:“言明明相代。”
〔15〕景运:好时运。《周书·独孤信传》:“今景运初开,椒闱肃建。”

上一篇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陕西省政府祭文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中国国民党中央祭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