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祭文
来源:《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创作时间:
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七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谨推委员张继(1)、邵元冲[2]代表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 氏之灵曰:
盖闻功莫大于抚世建国〔3〕,德莫崇于厚生利民(4),勋莫高于戡暴定乱5],业莫彰于创制修文[6]。粤稽邃古〔7〕,狂狂榛榛[8〕,野处血食, 民莫遂其生(9)。於赫元祖,睿智神明,爰率我族,自西徂东〔10〕;而 挞伐用伸,弧矢之利,威棱震誓,莫敢不来宾(11)。武烈既昭,文德乃 兴〔12〕;始制冠裳宫室,粒食农耕〔13〕;史皇作书,雷岐医经,婚姻丧 葬,罔不典制灿陈〔14〕。治化之隆,无远不届,既迈古而铄今〔15〕;况 乃以劳定国,亦毕生以惟勤[16]。此其所以贻民族保世而滋大者,历 四千六百余载,而神功圣德,犹赫赫如在其上,以祐启我后人[17]。昔 吾党亦尝凭藉威德,以号召海内,遂收光复之绩,而大义以申〔18〕。丁 兹忧患荐臻之会,长蛇封豕,异族既骏弱以相侵(19)。缅怀创业之耿光 大烈,我后人孰敢不力排艰险,以复我疆圉,保我族类,夙夜黾勉以自 奋〔20〕?庶几金瓯无缺,光华复旦,以慰我元祖之灵〔21!又追念建国 以来,礼崩乐阙,久未肃夫明禅[22];乃举祀典,于岁之春,聿怀明德, 式瞻山陵[23]。谨以复兴之大谊,沥我民族之精诚[24]。庶不愧乎前烈, 缵辉光而日新[25]。灵其鉴止,来格来歆〔26]!尚飨!
(《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注释
〔1〕张继(1882-1947):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参议员,1914年被选为参议院议长,后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中央 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
〔2〕邵元冲(1890 - 1936):初名骥,字翼如,浙江绍兴人,著有《各国革命史略》《孙文主 义总论》《西北揽胜》《邵元冲日记》等。
〔3〕抚世:治理天下。《庄子 · 天道》:“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建国:建立国家。此句意为盖世奇功没有比得上建造并治理国家的。
〔4〕崇:高。厚生:使人民生活充裕。利民:有利于民,使民得利。《逸周书 · 王佩》:“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此句意为德行没有比得上惠民利民、使百姓生活富足而安享太平的。
〔5〕裁:平定。此句意为勋绩没有超过平定暴乱、安定国家的。
〔6〕创制:创立制度。《南史 ·何尚之传》:“凡创制改法,宜顺人情,未有违众矫物而可久也。”修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国语 ·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韦昭注:“文,典法也。”此句意为成就没有比创新制度、实行文治更加显著的。
〔7〕粤:助词。稽:考稽、考察。邃古:远古。邃,深远。
〔8〕狂狂:野兽奔跑的样子。榛榛:草木杂生的样子。唐柳宗元《封建论》:“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狂狂。”
〔9〕遂:成、实现。此句指远古时期人们生存条件极其艰险恶劣,生活困顿。
〔10〕於赫:赞叹之词。《诗·商颂 ·那》:“於赫汤孙,穆穆厥声。”《后汉书 ·光武帝纪赞》:“於赫有命,系隆我汉。”李贤注:“於赫,叹美之词。”元祖:始祖。爰:于是、就。徂:去、往、到。
〔11〕挞伐:迅速攻伐,征讨。《诗 · 商颂 · 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毛传》:“挞,疾意也。”弧矢:弓箭。威棱:威严、威势。震誓(zhé): 震惧、恐惧。宾:归顺、归附。来宾:即前来宾服。《管子 · 宙合》:“王施而无私,则海内来宾矣。”
〔12〕烈:功业。武烈,即武功。《国语 ·周语下》:“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韦昭注:“烈,威也。言能明其文,使之昭;定其武,使之威也。”晋傅玄《宣皇帝登歌》:“载 敷文教,载扬武烈。”此句赞美黄帝的文教武功。
〔13〕始制:创制。粒食:以谷物为食。《礼记·王制》:“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 者矣。”南朝梁沈约《均圣论》:“嘉谷肇播,民用粒食。”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 “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此句称赞黄帝发明衣冠宫室,开创农耕生产与生活。
〔14〕史皇:仓颉,传说为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吕氏春秋·勿躬》:“史皇作图。”《淮南子·修务训》:“史皇产而能书。”高诱注:“史皇,苍颉。生而见鸟迹,知著书,故曰史皇,或曰颉皇。”书:文字。雷:指雷公,相传为黄帝之臣,善医。《黄帝内经 ·素问·著至教论》:“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岐:指岐伯,相传为黄帝之臣,古代名医。《汉书·艺文志》:“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云笈七签》载:“时有仙伯,出于岐山下,号岐伯,善说草木之药性味,为大医。”医 经:指《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时医家托名岐伯与黄帝论医之作。雷岐医经,即雷公与 岐伯的医学经典。罔:没有。典制:掌管、使用。《礼记 · 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灿陈:罗列分明、光辉耀眼。
〔15〕治化:治理教化。隆:兴盛。届:到达。既:已经。迈:超迈、超越。铄:通“烁”,照耀。此句称美黄帝之文治教化,影响深远,超越往古,嘉惠来今。
〔16〕定国:安定国家。勤:勤苦、勤劳。
〔17〕贻:留下。滋大:壮大。赫赫:显赫、光明的样子。
〔18〕绩:功业。申:伸张。
〔19〕丁兹忧患:遭逢家国祸患。荐臻:接连降临、屡次来到。《诗·大雅·云汉》:“天降丧乱,饥懂荐臻。”《墨子 · 尚同中》:“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国 语 ·楚语下》:“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会:际会、时机。封豕:大豕。《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射封豕。”裴驷《集解》引郭璞注:“封豕,大猪。” 长蛇封豕,喻贪暴者、侵凌者。骏骏:迅速、快疾的样子。
〔20〕耿光:光明。大烈,大业。语本《书 ·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孔传:“能使四夷宾服,所以见祖之光明,扬父之大业。”疆圉:边境、边疆。黾勉:勉 力、努力。《诗 ·那风 ·谷风》:“黾勉同心。”奋:奋发、奋起。
〔21〕金瓯无缺:即没有缺损的金盆或金盂,比喻疆土完固。光华:光彩明丽。复旦:谓又光明、 天明。《尚书大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郑玄注:“言明明相代。”慰:告慰。
〔22〕建国: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礼崩乐阙:指礼乐制度崩坏,典礼缺失。肃:恭敬。明禅: 指明洁诚敬的献享。《书·洛诰》:“伻来毖殷,乃命宁予以柜曾二卤,曰明禅,拜手稽 首休享。”蔡沈《书集传》:“明,洁;禅,敬也,以事神之礼事公也。”
〔23〕聿:助词。怀:思念、想念。《诗·大雅 ·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明德:美德、光明之德。《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史记 ·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式:助词。瞻:瞻仰。山陵:指桥山黄帝陵。
〔24〕大谊:大义、正道。《汉书 ·董仲舒传》:“武王行大谊,平残贼,周公作礼乐以文之。” 沥:沥洒、倾露。精诚:真诚。《庄子 ·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后汉书 ·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25〕庶:庶几、也许、或许。前烈:前贤。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请遵前烈。”缵:延续、传承。日新:日日更新。《易 ·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 新之谓盛德。”孔颖达疏:“其德日日增新。”《礼记 ·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
〔26〕其:助词,表示委婉请求的语气。鉴止:照察。止,语气助词。《宋史·乐志八》:“何 以致祥,上天鉴止。”格:至。来格,即来临、到来。《书 ·益稷》:“戛击鸣球,搏拊 琴瑟以咏,祖考来格。”孔传:“此舜庙堂之乐,民悦其化,神歆其祀,礼备乐和,故以 祖考来至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