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2)为太后万寿晋号祭告祭文

来源:黄帝祭文汇编简注

创作时间:

维乾隆三十七年,岁次壬辰,正月丁酉朔,越祭日戊午,皇帝遣宗 人府府丞李友棠致祭于黄帝轩辕氏陵曰(1):

惟帝王体元则大〔2〕,抚世诚民,勋被寰区,德昭往古。羹墙匪隔(3),累朝之统绪相承;俎豆维新,百代之英灵如在。兹以慈闱万寿,懋举鸿仪,敬晋徽称,神人洽庆。孝道以尊亲为大,式仰前型; 母仪之锡类者宏,永绥厚福。彝章载举〔4〕,祀典斯崇。布胖蟹以告 虔(5),庶灵明之来格!

捧香帛:礼部笔帖式德恒。陪祀官:鄜州知州阿林,鄜州分州吴廷试,洛川县知县温崧曾,中部县知县董延楷,宜君县知县袁维丰,鄜州儒学训导李如绅,洛川儒学教谕雷惟,洛川县典史钱作霖,中部县典史袁嘉誉 。

(黄帝陵轩辕庙碑廊存石碑)

注释

〔1〕宗人府府丞:宗人府掌皇族属籍。清宗人府府丞,掌核校本府汉文册籍等事,以汉人充任, 正三品。李友棠:江西人,字召佰,号适园,又号西华。乾隆十年(1745)进士,历任福建道监察御史、户科给事中、福建学政等职。

〔2〕体元:以天地之元气为本。东汉班固《东都赋》:“体元立制,继天而作。”

〔3〕羹墙: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后汉书 ·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

〔4〕彝章:常典,旧典。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矜臣所乞,特回宠命,则彝章载穆,微物知免。”

〔5〕肸(xī) 蠁(xiǎng):原指扩散弥漫,引申为灵感通微。晋左思《蜀都赋》:“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胯蟹而兴作。”告虔:报告祭祀人的虔诚之意。

清乾隆三十七年 祭文碑

清乾隆三十七年 祭文碑碑阳拓片

上一篇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为阿桂平定大小金川祭告祭文
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祭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