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李宗仁、白崇禧祭文
来源:《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创作时间: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四日,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司令李宗仁、 副司令白崇禧,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谨以清酌庶馐之仪,致祭于桥陵曰(1):
维我国族皇祖黄帝,继天立极,首出群伦(2)。道辟百家,制弘万世(3)。一戎衣于涿鹿,垂弓剑而乘龙〔4〕。莽莽神州,胄胤溯昆仑之玉(5);绵绵历史,圣文遗若木之华[6]。宗仁等职在方隅,心仪匡济〔7〕。清明序候, 弥惊国难之殷(8);祭展抒忱,爰附谒封之典(9)。仰威灵于古昔,具瞻 大河乔岳之高深[10];永鼙鼓于来兹,愿广一德协心之感应[11]。惟圣有神, 尚其歆格〔12〕。
(《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注释
〔1〕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桂林人,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白崇禧(1893- 1966):字健生,广西桂林人,军阀新桂系中心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黄旭初(1892-1975):广西梧州人,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主席19年。清酌:清酒。
〔2〕国族:中华民族。皇祖:远祖。继天立极:即继承天子的大位。首出:杰出。群伦:同等或同类。汉扬雄《法言 · 孝至》:“圣人聪明渊懿,继天测灵,冠乎群伦。”
〔3〕道辟:开创。制弘:礼仪制度传播弘扬。
〔4〕一戎衣: 一穿上戎装,后泛指用兵作战。《书 ·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孔传:“衣, 服也; 一著戎服而灭纣。”垂:放下。乘龙:比喻成仙。《史记 · 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 龙乃上去。”
〔5〕胄胤:后代。溯:追溯。昆仑:传说为黄帝游历之地。《庄子 · 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 登乎昆仑之丘。”
〔6〕圣文:圣明的人文礼仪。遗:留下。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 · 大荒北经》:“大 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郭璞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 一说即扶桑。战国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 聊逍遥以相羊。”华:通“花”,花朵。
〔7〕方隅:指边疆或边远之地。心仪:倾慕、向往。匡济:匡正扶助。
〔8〕序候:按顺序恭候。国难:指内外交困。殷:重。
〔9〕抒忱:抒发心志。爰:于是。附:呈上。谒封:拜谒。典:典礼。
〔10〕具瞻:为众人所瞻望。《诗 ·小雅 ·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毛传》:“具,俱;瞻,视。”乔岳:高山。《诗 ·周颂 · 时迈》:“怀柔百神,及河乔岳。”
〔11〕永:长。鼙鼓:小鼓和大鼓,古代军队与乐队所用。广:推广、扩充。 一德协心:同德同心。感应:感通回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神通感应,不可思量。”
〔12〕圣:圣祖。神:神灵。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