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国民政府祭文

来源:《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创作时间:

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五日,国民政府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 如代表致祀于桥陵曰(1):

维帝神圣文武,睿智聪明,泰策秉符(2),地媪效祉[3]。礼化浸于 萌生,郅治符于玄穆〔4〕。且也鸣铎专征,止戈为武〔5〕。蚩尤乱德,逃 难辔野之诛锄(6);荤粥不庭,爰正朔方之挞伐[7]。是用民族所共戴, 亦由我武之维扬[8]。今者辰过上巳,节届清明,展扫惟虔,馨香用荐。 尚冀启佑后裔,哀矜下民;运神璇枢[9],耀灵玉弩[10]。奠大风于青丘,

金瓯无缺[11];阻银河于碧落〔12〕,玉烛常调〔13〕。俨灵爽之在空〔14〕, 抱疴瘰而默相[15]。垂鉴至诚,勿孤喁望〔16〕。透豆维洁〔17〕,剑舄式 临〔18〕


(《黄帝祭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注释
〔1〕孙蔚如(1896 - 1979):陕西西安人,陕军抗日主将,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详见《中华 民国二十六年(1937)国民政府祭文》注释〔1〕。
〔2〕泰策:天赐的蓍草或算筹。《史记 · 封禅书》:“帝得宝鼎神策。”秉:通“柄”,权柄, 秉持。符:符瑞,祥瑞。
〔3〕媪 ( ǎo):  老年妇女。地媪,即地母、地神。天为父,地为母,故言地神为地媪。 
〔4〕郅治:大治。玄穆:深远幽微。
〔5〕“且也”二句:言黄帝武功,既善征伐,又能止战。铎:铃。《说文解字》:“铎,大铃也。 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司马执铎。”
〔6〕“蚩尤乱德”二句:指黄帝杀蚩尤事。《逸周书 · 尝麦解》:“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 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 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
〔7〕“荤粥不庭”二句:指黄帝讨伐北方民族,平定叛乱。荤粥(xūn        yù):同 “ 德 鬻 ” , 上古匈奴部族或匈奴别称。《史记 · 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不庭:不朝于王庭,引申为叛乱、 叛逆。《左传 · 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朔方:北方。《书 · 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挞伐:征讨、征伐。《诗 · 商颂 ·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8〕我武之维扬:即我武惟扬,威武奋发的样子。《书 · 泰誓》:“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
〔9〕璇枢:代指北斗,北斗第一星为枢,第二星为璇,引申为枢纽、关键。《淮南子 ·主术训》:“处静持中,运于璇枢。”
〔10〕玉弩:流星,代指乱兆,此指日寇侵华。《尚书纬 · 帝命验》:“玉弩发,惊天下。”
〔11〕金瓯无缺:喻国土完整。金瓯,金盆、金杯。
〔12〕碧落:道教称东方第一重天为碧落,此代指天空。
〔13〕玉烛:四时和畅,天下太平。《尸子》:“四气和,正光照,此之谓玉烛。”
〔14〕俨:恭敬庄重。灵爽:精气、神明。晋陆云《赠郑曼季 ·谷风》诗:“玄泽坠润,灵爽烟媪。”
〔15〕疴瘰(tōng    guān):病痛、疾苦。抱疴瘰,即疴瘰在抱,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书 ·康 诰》:“恫瘰乃身。”
〔16〕喁(yóng)     望:渴望,仰望。喁,鱼口露出水面呼吸。 
〔17〕饬豆:盛祭品之礼器。
〔18〕舄(xì): 复底鞋,古时帝王或达官贵人所穿。《列仙传》:“轩辕自择亡日与群臣辞。 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舄在棺焉。”

上一篇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陕西省政府祭文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祭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