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庙

来源:百度百科/仓颉庙微信公众号

创作时间:

仓颉庙,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千米处史官镇,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所建。创建年代不详,据《仓颉庙碑》记载,汉延熹五年(162年)已颇具规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仓颉庙北屏黄龙山,南临洛河水,占地17亩,呈南北长方形状,高墙厚垣环绕四周,建筑布局完整,整组建筑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别为照壁、山门、前殿、报厅、中殿、寝殿、墓冢。在主体建筑的两侧又分布着东、西戏楼、钟鼓楼、东西厢房等。
白水仓颉庙是中国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同类遗迹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唯一兼有红色文化的单位,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就位于仓颉庙内。
“白水天,彭衙地,仓颉造字感天地;四目明,六书启,雨粟当年感天地……”站在仓颉庙前,将庄严肃穆的红色汉服穿在身上,似乎听到了东方哲学第一人的老聃缓缓吟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恍惚间,又看到一代圣人,孔子风尘仆仆地奔行在孔走河上,这位曾扬言不入秦的圣人,还是忍不住来拜见字圣……巍巍华夏文明,人文始祖开创了新的篇章。
仓颉庙
进庙前,整整衣冠,掸去尘世浮灰。庙内八大奇观,六个都与柏树有关,什么“扁枝柏扁树扁身扁杈杈”“柏抱槐死活不离抱疙瘩”“再生柏复活更潇洒”……庙院内古柏参天,虽说到了深秋时节,可依然苍翠一片。古柏郁郁青青,虬枝盘旋,枝叶覆盖交错,各具姿态。且不说“二龙戏珠柏”“宝莲灯柏”“干喜鹊迎客翘尾巴”,惟妙惟肖,形态逼真;也不必说“护庙柏突显异象吓跑贼”传奇有趣,“手植柏头在云里插”“三元及第柏主干色彩各异”韵味独特。单说冢上一柏——转枝柏,就颇有故事。听说它本来有四个主干,分别指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年枯荣不同,蔚为壮观。更为神奇的是哪边的枝叶枯了,就预示着哪一方即将遭遇灾害,哪边的树叶茂盛,哪一方就风调雨顺,人们称其为“转枝柏预知旱涝巧捎话”。
庙院内这些古柏年代久远,树形奇异,与黄帝陵、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庙古柏群,而且仓颉庙古柏群的柏树平均树龄位居三大古柏群之首。一株仓颉手植柏,就有五千余年的历史,漫漫长河中,它立于庙内东北方,俯瞰着前来觐见的众生。这棵古柏不仅见证了汉字的诞生,也象征了仓颉的创新精神福泽后世,代代流传。
仓颉手植柏
到《仓圣鸟迹书碑》前,看着黑色的石碑上二十八个古老的文字,就不由感叹仓颉的伟大,他怎么会把绳结变为文字,又怎么由兽印联想到符号?这二十八个字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据《史记·五帝本纪》载,炎帝有圣德,以火德王,黄帝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所以称为黄帝,居于涿鹿,位于中央位置,因此“戊己”为中,“甲乙”为东。“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记述了炎黄二帝同为部落首领,他们的所做所为均是天下各个小部落的楷模。“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记述了黄帝联合炎帝平定蚩尤之乱,天下重新恢复安宁,百姓安居乐业,黄帝又成为天下部落首领。当然,每一个前来之人都没有忘记摸摸这仓圣碑,大家可都想心灵手巧,妙笔生花。庙里碑石林立,前殿两边都竖立着碑石,庙东侧还有碑林。它们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上边刻写的字迹灵动飞跃,行书草楷,各有千秋。
《仓圣鸟迹书碑》
庙内的每一处地方都让人心生感叹,什么“大头娃娃转匝匝”“蒿木担子四丈八”“两座戏楼论输赢”,处处奇特,让人叹为观止。每年谷雨时节,这里三天庙会,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谷雨当日,祭祀大典正式开始。古老的三眼枪鸣枪开道,龙凤旗和五彩旗紧随,开道锣和“迥避”“肃静”牌相跟,接着是成双成对的龙头、金瓜、斧钺等各式法器,继而是一把高擎的万民伞,伞后是金顶红罩的仓圣神楼,下有护庙棍排列两行,楠木桌抬上供品,十大社社长随后。吹吹打打中三眼枪、鞭炮等压后,气势雄辉,庄严肃穆。十里八乡,朝拜的人流如织,甚至澄城、蒲城、洛川、宜君等附近各县的人们都前来祭拜。近几年,每到庙会,都有隆重庄严的祭祀仪式,许多文化学者也千里迢迢来拜谒仓圣。

庙会

 

脱下汉服,走出庙门,思绪却飘得很远。华夏文明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曲折蜿蜒,不断向前。在这里,终于觅见了河流之源,找到了文明之根。“巍巍大中华,茫茫我华夏,仓颉功德感天动地,文化之祖万世独尊……”
【作者简介】张引娣,中学语文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协理事,《新锐散文》签约作家。散文《雁门山印象》,获全国首届新丝路散文奖。散文集《桃李沃土》,获第四届杜鹏程文学奖。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仓颉庙微信公众号。
仓颉庙二维码
 
上一篇
已是首篇
岐伯故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