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叙

来源:黄帝内经

创作时间: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酒 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 经》,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始。其间 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 者,哕也”。谨按《灵枢》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 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 篇,是越人标指《灵枢 · 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 《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 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 也。井、荥、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 天壤之异。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

【注释】

①酒(nǎi):“乃”的异体字。

②越人:战国名医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鄭人。传说是《难经》的作 者。《难经》: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内容主要是就《内经》而提出 的八十一个难题,故名《难经》。

③皇甫谧(mì):    姓皇甫,名谧,字士安。晋朝安定朝那人。次:动  词,编次,排列。《甲乙》:皇甫谧将《内经》中有关针灸学的内容,重新排列整理而成的书,全名《针灸甲乙经》。

④《南阳活人书》:又称《类证活人书》,二十二卷。宋代朱肱撰。

⑤不啻(chì):不止,不仅。

   

从前黄帝创作了《内经》共计十八卷,其中《灵枢》九卷,《素问》 九卷,就是其总数。但是世上所遵行流传的只有《素问》。秦越人取  其中的十分之一二,而发挥成《难经》,皇甫谧重新编纂排列为《针灸  甲乙经》。各家学说,都是从此开始的。这其中或有得有失,不能成  为后世的准则。比如《南阳活人书》中说“咳逆,就是哕证”。我谨慎  地考察了《灵枢》经,其中说:“刚刚食用的五谷之气进入胃中,与胃  中旧有的寒气相争,所以发生哕证。”列举并排于此,哪个更合乎道  理就可以判断了。又比如《难经》的第五十六篇是秦越人标示《灵  枢 · 本输》篇的内容大要,世上有人认为是讲“流注”的。我谨慎地  考察了《灵枢》经,其中说:“所说的节是神气运行出入之所,不是指  皮肉筋骨。”又说:“神气,就是正气。神气的运行出入,是流注。井、 荥、输、经、合是经脉输注的关键所在。”列举并排于此,就可以知道  所讲的道理相距不仅是天壤之别。只是遗憾《灵枢》不传于世,已经  很久了,世人不能探究清楚。

 

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 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是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

   

①梃刃:这里泛指兵器。梃,棍棒。刃,刀刃。

   

行医治病,关键在于研读医书。读了医书,不能做个良医,有这种情况;没有不读医书,而能做个好医生的。不研读医书,又不是世代以 医为业,那样害人就比刀枪棍棒厉害得多了。所以古人曾说过:作为人子,而不读医书,还不能算是孝子。

 

仆本庸昧,自髫迄壮,潜心斯道,颇涉其理。辄不自 揣,参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 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开卷  易明,了无差别。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  申转运司,选官详定,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今崧专访请 名医 ,更乞参详, 免误将来 , 利益无穷 ,功实有自 。

时宋绍兴乙亥仲夏望日锦官史崧题

【注释】

① 髫 (tiáo):古时儿童头发下垂。引申指儿童。

②勒:刻,雕刻,出版。

③转运司:古时官署名称。

④秘书省:古时掌管图书的官署。国子监:亦称国学。古时国家设 立的学校。

⑤ 绍兴:宋高宗年号。乙亥:指绍兴二十五年,即公元1155年。仲 夏:夏历五月。望日:即十五日。

【译文】

我本来平庸愚昧,从幼年至壮年,潜心研究医道,较深入地探究了  其中的道理。于是不揣愚陋,参考核对各种书籍,再校正家藏旧本的  《灵枢》九卷,共计八十一篇,增加修订了注音和释词附在卷末,刻成二 十四卷。或许能使爱护生命的人,打开书卷,很容易明白,不会有差错。 除了已经陈述情况向所属部门说明外,还恳请府里的指挥依据条例申请转运司,指定官员详细审定,全部誊写清楚送秘书省和国子监。现在 我又专门访问和聘请名医,进一步请他们审慎详尽地参订,以免贻误今 后的读者,给后世带来无穷的利益,医学的功效有所来源。

时间是有宋绍兴二十五年五月十五日锦官史崧题

 

上一篇
《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81)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  法天 (1)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