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骨度(14)
来源:黄帝内经
创作时间:
【题解】
人身的骨骼,长短大小各不相同,为了计算经脉的长度,首先必须对其进行测量,制定出一般的标准,便于实际运用。本篇就是有关人体骨骼长度的专论,故以《骨度》名篇。本篇具体记述了人体各部骨骼的长短尺寸。说明经脉的长度是以骨度为依据的。认为外形大小与内在脏器有关。如胸部与肺,上腹部与胃,下腹部与肠等,其大小、长短都是密切相关的。
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①,何以立之?
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
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②,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
伯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③,胸围四尺五寸④,腰围四尺二寸⑤。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⑥,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⑦。
【注释】
①《脉度》:篇名。张志聪:“此言经脉之长短,从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定其度数,故曰骨为干,脉为营,如藤蔓之营附于木干也。”
②众人:指成年人。
③头之大骨:指整个颅骨。以两耳尖平行,前齐颊,后齐枕骨,为横围的标准。
④胸围:平两乳向后横量为标准。
⑤腰围:前平脐,后平十四椎,横量为标准。
⑥颅至项:由额上前发际,向项后的发际纵量为标准。
⑦君子终折:“终”据《太素》作“参”,是。《素问·三部九候论》王注:“参谓参校。”本句是说上述数据,明达的君子还要根据人的肥瘦高矮的不同,参校计算。
【译文】
黄帝问伯高说:《脉度》篇中说经脉的长短,是怎样确定的呢?
伯高说:应该先测量骨节的大小、宽窄、长短,从而就可以测定经脉的长度。
黄帝又问道:想听听普通人的骨度,成人身长以七尺五寸长计算,其骨节的大小、长短各是多少呢?
伯高说:头颅大骨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头发所覆盖的部位,颅至项为一尺二寸,前发际以下至颐长一尺,后发际至颐共二尺二寸。明达的君子还要参校计算。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髃号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肺小。喝号以下至天枢长八寸①,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②,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狭短。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③,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胭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④。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
【注释】
①髃臂(héyú):即鸠尖,一称胸骨剑突。天枢:穴名。与脐平,旁开二寸,足阳明经穴。此处指平脐中心的横线。《素问·至真要大论》:“半,所谓天枢也。”王冰:“身之半,正谓脐中也。”
②横骨:指耻骨。又穴名,即在耻骨的中央上方旁开五分。
③内辅:膝内辅骨。
④跗属:指两足踝前后胫骨与踮骨所交之处,皆为跗之所属。
【译文】
喉结以下至缺盆中央长四寸,缺盆以下至胸骨剑突长九寸,超过九寸的是肺大,不满九寸的是肺小。胸骨剑突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超过八寸的是胃大,不满八寸的是胃小。天枢向下至耻骨长六寸半,超过六寸半的是回肠宽而长,不满六寸半的是回肠狭而短。耻骨横长为六寸半,横骨的上缘向下至膝内辅骨的上缘长一尺八寸,内辅骨上缘向下至内辅骨下缘长三寸半,内辅骨下缘向下至内踝骨尖长一尺三寸,内踝骨尖至足底长三寸,膝胭窝向下至足跗两踝之周围所属长一尺六寸,跗属向下至足底长三寸。以上这些骨的尺寸数字,头骨围粗大的会超过,头骨围细小的会不及。
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①,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
【注释】
①角:额角,在头侧耳上的高角。柱骨:指肩骨之上,颈项的根部,以平大椎为标准。
【译文】
两侧头角向下至柱骨长一尺,肩骨至腋中尽处长四寸,腋部向下至软肋长一尺二寸,软肋向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向下至膝盖中央长一尺九寸,膝向下至外踝骨尖长一尺六寸,外踝骨尖向下至小趾侧后的京骨长三寸,京骨向下至足底长一寸。
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①,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②,两颧之间相去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半,两髀之间广六寸半。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
【注释】
①完骨:耳后高骨。
②耳门:指耳前部位,约当听宫穴处。又穴名,在听宫穴上部。
【译文】
耳后当完骨部之间宽九寸,耳前当两耳门之间宽一尺三寸,两颧骨之间宽七寸,两乳之间宽九寸半,两髀之间宽六寸半。足长一尺二寸,宽四寸半。肩峰至肘尖节长一尺七寸,肘至腕关节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中指本节至中指端长四寸半。
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①,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②,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一,奇分在下③,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是故视其经脉之在于身也,其见浮而坚,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也。
【注释】
①背骨:项骨颈椎之下,以第一节大的椎骨为标准。
②膂骨:脊椎骨。尾骶(dǐ):尾,指尾闾骨。骶,即尾闾骨上四节椎骨,左右相通,如覆瓦形。
③奇分:指有余不尽的奇零分数。下:指七椎以下。
【译文】
项后发际向下至背骨第一节的大椎处长二寸半,大椎骨向下至尾骶骨共二十一节长三尺,上面的七节每节长一寸四分一厘,零数在下,所以上七节共长九寸八分七厘。以上所述是普通人骨的长度,根据这个标准,然后来确定经脉的长短。所以说经脉在人体中,其浮于表面,坚实明显而粗大的多血,细小而隐于内的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