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五变(46)
来源:黄帝内经
创作时间:
【题解】
本篇主要讨论疾病和体质的关系。文中列举了风、痹、消痒、寒热、积聚五种病证患者的不同体质类型及其发病机制,并以刀斧伐木的五种变化情况作比喻,来说明内因、外因之间的关系。发病的内因在于“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因而外邪易于侵入,提示人们积极养生,以使骨节坚固、腠理致密,邪不得入。篇末有“五变之纪”为结束语,实即以“五变”作为论述的纲要,故以《五变》名篇。本篇名言:“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
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痒,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夫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为人生风乎,何其异也?
少俞曰: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译文】
黄帝问少俞说:我听说各种疾病开始时,必定由风雨寒暑外感引起,邪气沿着毫毛而进入腠理。或传变,或留止,或形成风肿而出汗,或发为消痒,或寒热往来,或成为久痹,或形成积聚。不正的邪气散漫于体内,以致病证难以尽数,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至于同时得病,有的生这种病,有的生那种病,我认为是自然界气候对人的影响不同,否则,为什么发生的病变各不相同呢?
少俞说:自然界发生的风,不会偏私某个人,它普遍吹动,公平正直,触犯它,就会得病;避开它,就没有危险。不是风邪找人,是人自己去触犯它,才生病的。
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
少俞曰:善乎哉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异耶。夫木之早花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则薄皮多汁者,皮溃而漉。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伤①。秋霜疾风,则刚脆之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
【注释】
①杌(wù):张景岳:“木之无枝者也。”此指树干。
【译文】
黄帝说:同一时候遇到风,又同时得了病,可是病情不一样,希望听一下其中的原因。
少俞说:问得很好。让我拿匠人来比喻吧。匠人磨斧、磨刀,砍削木材。树木的阴面阳面,有坚硬与脆薄的区别。坚者不易砍入,脆者容易裂开,遇到结节,能够损坏刀斧。就木材说,坚脆不一样,坚硬的就强,脆薄的易折。何况木材种类不同,外皮的厚薄,内含汁液的多少,也各不相同呢!像那早开花先生叶的,遇到春霜烈风,就会花落而叶萎。或久经暴晒,大旱,脆弱皮薄的木材,枝条中含的水分少了,而致树叶枯萎。或久经阴天,阴雨连绵,木材薄皮而多含水分的,就会树皮溃烂渗水。或遭到狂风暴起,就会使刚脆的树木,树枝折断,树干损伤。或遇到秋霜疾风,就会使刚脆的树木,树根摇动,树叶零落。以上这五种木材的情况,分别有不同的伤损,何况人呢?
黄帝曰:以人应木奈何?
少俞答曰: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而坚,未成伤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译文】
黄帝说:将人和树木相比,是怎样的?
少俞回答说:树木所受的损伤,都是树枝受伤。如果树枝刚实坚硬,就未必受到损伤。人经常有病,也是因为它的骨节皮肤腠理不坚固,往往是病邪所留止的地方,所以经常有病。
黄帝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①,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黄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坚也?
少俞答曰:胭肉不坚,而无分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竦。此言其浑然者。
【注释】
①漉:汗出貌。
【译文】
黄帝问:人有常患风厥病,汗出不止,应该怎样诊察呢?
少俞回答说:肌肉不坚实,腠理疏松,就会常感受风病。
黄帝问:怎样来诊察肌肉不坚实呢?
少俞回答说:那是肩、肘、髀、膝等处的肌肉不坚实,又没有肤纹的。由于肌肉不坚实,肤粗,皮亦不致密。因此,腠理疏松,就容易感受风邪。这仅说是大致如此吧。
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痒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痒。
黄帝曰:何以知五藏之柔弱也?
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①,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②。
黄帝曰:何以候柔弱之与刚强?
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③,长冲直扬④,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腕皮充肌⑤,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痒。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
【注释】
①“夫柔弱者”两句:丹波元简:“柔弱者必有刚强,谓形质弱而性气刚也。”
②“刚强”两句:此谓测知五脏柔弱,是从性情粗暴、多怒的方面看。柔者容易病消痒。
③坚固:视物坚定。深:眶骨高耸,眼珠深凹。
④长冲直扬:举目扬眉貌。冲,当为“衡”,指眉毛。
⑤腕(kuān):身体。
【译文】
黄帝问:人有常患消痒病,应该怎样诊察呢?
少俞回答说:五脏都很柔弱的人,就容易发生消痒病。
黄帝问:怎么知道五脏柔弱呢?
少俞回答说:五脏柔弱的人,必定性气刚强,性气刚强则多怒,所以五脏柔弱的人就容易受到损伤。
黄帝问:怎样诊察五脏柔弱与性气刚强呢?
少俞回答说:这种人皮肤薄,但是眼睛坚固深入,眉毛竖起,性气刚暴,性气刚暴就容易发怒,怒则使气向上逆,而积聚胸中,血气停留不畅,肌肉皮肤冲胀,使血脉不得畅流而生郁热,郁热则消烁肌肉皮肤,而成为消痒。这是指性情刚暴而肌肉脆弱的人啊。
黄帝曰:人之善病寒热者,何以候之?
少愈答曰:小骨弱肉者①,善病寒热。
黄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坚脆,色之不一也?
少愈答曰:颧骨者,骨之本也②。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内无胭,其臂懦懦然③,其地色始然④,不与其天同色,污然独异⑤,此其候也。然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
【注释】
①小骨弱肉:张介宾:“骨属肾,肉属脾,皆至阴之所在也。阴不足,则阳邪易以入之,故善病寒热。”
②颧骨者,骨之本也:张介宾:“目下颊骨曰颧,周身骨骼大小,可验于此。”张志聪:“夫肾主骨。颧者,肾之外候也,故颧骨为骨之本。”
③懦懦然:柔软的样子。
④始(tái):黑色。
⑤污然:污垢不洁的样子。
【译文】
黄帝问:人有常患寒热病,应怎样诊察呢?
少俞回答说:骨骼细小,肌肉脆弱的人,容易患寒热病。
黄帝问:怎样诊察骨骼的大小、肌肉的坚脆、气色的不同呢?
少俞回答说:面部颧骨是全身骨骼之本。颧骨大的骨骼也大,颧骨小的骨骼也小。皮肤薄弱,肌肉也不能隆起,臂膊柔弱而无力,下巴的气色晦浊无神,与天庭的气色不一致,像蒙罩着一层污垢,这就是诊候骨、肉、色的方法。同时,如果两臂肌肉薄弱,其骨髓必不充满,所以容易患寒热病。
黄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
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黄帝曰:痹之高下有处乎?
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视其部。
【译文】
黄帝问:怎样诊察病人容易患痹证呢?
少俞回答说:腠理粗疏而肌肉不坚实,就容易患痹证。
黄帝问:痹证部位上下有一定的处所吗?
少俞回答说:要知道痹证部位的高下,必须观察五脏的分部位情况。
黄帝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福积留止,大聚乃起。
【译文】
黄帝问:人有常患肠中积聚的,怎样诊察呢?
少俞回答说:皮肤薄弱,缺乏光泽,肌肉不坚实而缺乏滑泽,这样,可知肠胃功能不好,邪气容易积聚而伤及脾胃的功能。如果在脾胃之间,因寒温不调,邪气渐渐侵入,就会聚集停留,而形成积聚病。
黄帝曰:余闻病形,已知之矣,愿闻其时。
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时。时高则起,时下则殆①。虽不陷下,当年有冲通②,其病必起,是谓因形而生病。五变之纪也。
【注释】
①时高则起,时下则殆(dài):凡遇生旺之时,疾病可以好转,若遇衰下之时,疾病就会危险。
②冲通:张景岳:“虽非衰克陷下之时,而年有所冲,则气有所通,其病亦因而起。”意思是说年运之气与人体不相适应,就会感触而发病。
【译文】
黄帝说:关于疾病的症状,我已经知道了,希望再听听疾病与时令的关系。
少俞回答说:首先要确定一年的气候变化规律,然后再掌握各个时令的气候。凡在气候对疾病有利之时,其病就会好转;气候对疾病不利之时,其病就会恶化。有时虽然某一时令的气候变化并不剧烈,但因该年气候对其人体不适应,也一定引发疾病。这叫因形体素质不同而引发的疾病。这就是五变为病的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