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病传(42)

来源:黄帝内经

创作时间:

【题解】

本篇论述疾病由外而内逐步入侵脏腑的情况;说明了脏腑疾病的传变规律以及不同的传变方式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故以《病传》名篇。本篇名言:“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疾病的发生无声无形如夜瞑,而对疾病阴阳变化之道的把握只有昭如日醒,才能获得十全疗效。提示医者,必须深研医理,通晓天地变化之道,才符合医道的要求。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炳、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

岐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

【注释】

①导引行气: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通过导引,以达到行气活血,养筋壮骨的目的,故曰“导引行气”。

②乔摩:即按摩。乔,《甲乙经》作“按”。乔,即“骄”。

【译文】

黄帝问:我从夫子那里学到了九针知识,自己又看了记载其他疗法的方书,又有导引行气,按摩、灸、熨、刺、烧、饮药。在治疗时,是只用其中一种方法呢?还是导引等法都综合使用呢?

岐伯说:多样的治疗方法,是适应于众人疾病的,不是某一个人都需要使用的。

黄帝曰: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可治之属。愿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而不可治者,可得闻乎?

岐伯曰:要乎哉问!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

【注释】

①万物毕者也:马元台:“诸方虽行于众病,而医工当知乎守一。守一者,合诸方而尽明之,各守其一而勿失也。庶于万物之病,可以毕治而无误矣。”

【译文】

黄帝问:这就是所谓坚守一个总的原则,而不放弃,就能解决各种复杂病情。现在我已听到阴阳的要领,虚实的道理,腠理不固与正气不足的病变,以及病还有可治的机会等。此外,希望再听一下疾病的变化,淫邪传递,正气绝败,以致不可治疗,可以听听吗?

岐伯说:你问的是非常重要的。道,它的明显就像“日醒”一样,它的迫切就像“夜瞑”一样。能按照去做,时刻不离于身,心领神会,就会与道合一,始终运用它,自然就会得到神妙。这种“生神”的医理,可以刻在竹帛上,传于后世,不可自私地传给子孙。

黄帝曰:何谓日醒?

岐伯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黄帝曰:何谓夜瞑?

岐伯曰:瘤乎其无声,漠乎其无形。折毛发理,正气横倾。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大气入藏,腹痛下淫③。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注释】

①淫邪:指偏胜的病邪。泮(pàn)衍:扩散,蔓延。

②大气入藏:此谓严重病邪入侵于内脏。张景岳:“大气,大邪之气也。"

③下淫:下焦脏气逆乱。淫,乱。

【译文】

黄帝问:什么叫日醒?

岐伯说:明白了阴阳的规律,好像解开疑惑,又像醉酒醒过来一样。

黄帝问:什么叫夜瞑?

岐伯说:外邪侵害身体,既没有声响,也没有形迹。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毛发折断,腠理开泄,正气随时耗散,淫邪散溢肌体,邪气传留血脉之中。因之流入内脏,腹部作痛,下焦脏气逆乱。可以致死,而不可以使人再活下去。

黄帝曰:大气入藏,奈何?

岐伯曰: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译文】

黄帝问:邪气入脏,怎样传变呢?

岐伯说:疾病开始发于心脏的,过了一日,就传到肺脏,过了三日,又传到肝,过了五日,又传到脾脏。如果再过三日,病还不好,就会死的。冬季死在半夜,夏季死在中午。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译文】

疾病开始发于肺脏的,过了三日,就传到肝脏,再过一日,就传到脾脏,过了五日,就传到胃腑。如果再过十日,病还不好,就会死的。冬季死在日入的时候,夏季死在日出的时候。

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译文】

疾病开始发于肝脏的,过了三日,就传到脾脏,过了五日,就会传到胃腑,再过三日,就传到肾脏。如再过三日,还不好,就会死。冬季死在日入的时候,夏季死在早饭的时候。

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注释】

①人定:指戌时。相当19—21时。

【译文】

疾病开始发生在脾脏的,一日就传到胃腑,过了二日,就传到肾脏,经过三日,就会传到膀胱。如再过十日,还不好,就会死。冬季死在人定的时候,夏季死在晚饭的时候。

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肤

【注释】

①日肤(dié):约当未时。未时,相当于13—15时。马元台:“夏之日跌在未,土气正衰,故夏死于联也。”

【译文】

疾病开始发生于胃的,过了五日,就传到肾脏,再过三日,就传到了膀胱,再经过五日,就向上传到心脏。如再过二日,还不好,就会死。冬季死在夜半,夏季死在午后。

病先发于肾,三日而之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注释】

①大晨:早晨天光大亮,约当寅末卯初,即早5时左右。马元台:“冬之大展在寅末。”

②晏晡(bū):晚7—9时。张景岳:“晏晡,戌时也。”

【译文】

疾病开始发生于肾的,过了三日,就传到膀胱,再过三日,向上传到心脏,传到小肠。如再过三日,还不好,就会死。冬季死在黎明,夏季死在夜间。

病先发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注释】

①下晡:下午1—3时。张景岳:“夏之下晡在未。”

【译文】

疾病开始发生在膀胱的,过了五日,就传到肾脏,再过一日,就传到小肠,再过一日,就传到心脏。如再过二日,还不好,就会死。冬季死在夜半后鸡叫时分,夏季死在午后未时。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间一脏及至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注释】

①间一脏及至三四脏:间一脏,是间隔一脏相传的意思。间脏传是传其所生。如《难经·五十三难》说:“假令心病传脾,……是子母相传。”这是按火、水、土、木、金的顺序,五行配五脏,间一脏便属母子之间相传,如心病传脾,脾病传肺,肺病传肾等,便属传及二、三、四脏了。

【译文】

各种疾病都是按着一定的次序相互传变的。像这样的传变,都可预期死亡,不能用针刺治疗!如果疾病的传变次序是间隔一脏或间隔三脏、四脏的,才可以用针刺治疗。

上一篇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41)
《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43)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