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轩辕黄帝活动情况

来源:黄帝陵

创作时间:

每年除清明、重阳由政府牵头组织的祭祀活动以外,海内外炎黄子孙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前来黄帝陵寻根祭祖,表达自己对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崇敬情怀。

一、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祭祖

据统计,全球华人有规模地“重返黄帝陵”寻根祭祖始于20世纪90年代,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已逾百万人次,他们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前来寻根朔源、缅怀先祖。
1940年3月,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于5月31日赴延安途经中部县(今黄陵县)祭拜黄帝陵。

1955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时隔15年二次祭拜黄帝陵时,目睹了黄帝陵一派破败的现状后,亲自上书毛泽东主席,他在信中写道:“黄帝陵庙无人看管,庙宇木料多已腐坏,势将倾塌。院中草地,多为农民耕种,陵山附近,私坟如鳞……”,此信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阅后批示周恩来总理交有关部门尽快处理。周恩来总理明确批示于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负责:“黄陵应明令保护和修缮。”

1988年1月,首个台湾“返乡探亲团”踏上了别离了40年的故土。探亲团团员都身穿特制的服装,胸前一律写着“想家”两个醒目的大字,后背根据各人不同的经历印着“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百战留余生,方知老来苦”“孤苦无依汉,夜夜梦神州”等不同内容的诗句。1988年1月18日,首批回大陆的24名台湾退役老兵抵达黄帝陵。“返乡探亲团”团长何文德恭读《祭黄帝文》。当他念到“一九四九,国土分裂,海峡天堑,骨肉离散”“今遂夙愿,探亲返乡,鬓髦虽衰,乡音未改”时,在场的人都不禁泣不成声。

1984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和夫人专程拜谒黄帝陵并留言:“世界各族皆兄弟,黄帝子孙独人杰。”

1993年,美籍华人张良州从美国赶赴黄帝陵参加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大典,声泪俱下地诵读了亲自撰写的祭文。

1998年和2000年,分别由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亲笔题写的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相继在黄帝陵落成。

2005年4月5日,中国国民党中常委蒋孝严专程来陕参加清明公祭黄帝大典。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台湾青年了解大陆,时隔60年后的2006年,台湾光复致敬团当时唯一在世的成员林宪,遍访团员后人,由原台湾光复致敬团团长林献堂侄孙林光辉先生担任团长,与60年前的同一天,9月12日,带领团员来到黄帝陵祭祖,他们在祖陵前恭读了当年“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并将祭文勒石铭刻,立在了桥山祖陵脚下。至此,60年后先辈的夙愿得以实现。

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拜祭黄帝陵。宋楚瑜感言 :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2008年,澳门特别行政区长官何厚铧参加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2009年清明节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携夫人参加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并拜谒黄帝陵。

2009年4月3日,马英九在台北遥祭黄帝陵,之后6次参加“中枢遥祭黄帝陵典礼”。

2011年,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参加祭祖活动。
国民党新党主席郁慕明一直致力于增进台湾青年的民族认同感,2012年至2019年,连续8年在清明节率台湾青年参加公祭轩辕黄帝活动。

2015年清明节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参加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并拜谒黄帝陵。

2016年9月8日,光复致敬团后人林光辉先生第二次担任光复致敬团团长率团在北京参加了“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70周年暨黄帝陵文碑立碑10周年纪念座谈会”。12日,他带领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成员一行20人追随先人的脚步再谒黄帝陵。台湾光复致敬团的后辈丘逢甲侄孙女邱秀芷女士一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2017年,416名台湾学生、基层青年民意代表和468名大陆学生共同参加了“丁酉年两岸千名青年黄陵大祭祖”。

2018年清明节,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参加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并拜谒黄帝陵。

2018年8月14日,第八届两岸青年志工团一行56人,前来黄帝陵景区谒陵祭祖。

2019年7月4日,台湾清华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和高中的260余名师生前来参加“2019年两岸青年大祭祖”活动。

2021年3月25日,举行了“港澳台艺术家恭祭轩辕黄帝”活动。
每逢清明之时,海内外知名人士以及社会团体都要在桥山上栽植纪念树,先后有何厚铧、董建华、连战、宋楚瑜、郁慕明、成龙等在此栽植了纪念树。

近几年来,香港威哥集团董事长梁诚威每年都会带领一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前来种植纪念树。
2001年由陕西省海外联谊会发起“炎黄子孙林”种植活动,多年来,已有数万人参加了“炎黄子孙林”的种植,在这里种下数万余株连根柏。诸如此类的还有“侨心林”,“民族同心林”,“友谊林”等。

二、各民族祭祖

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构成,由华夏族发展而来的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据轩辕庙现存碑刻记载,少数民族执政的元、清等朝代对轩辕黄帝的祭祀显得更加重视,清朝一共前来黄帝陵祭祀30次,其中,康熙执政期间13次祭祀黄帝,乾隆期间8次祭祖。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无论哪一个民族执政,都把轩辕黄帝尊作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作为凝聚民族血脉、团结奋进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少数民族代表团也都纷纷前来黄帝陵,以本民族最高规格的贡品和最高等级的礼仪祭拜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2007年重阳节多民族共祭轩辕黄帝典礼。全国七个省区十个民族县的参祭更凸显了重阳民祭“同根共祭、和谐进步”的主题。?本次祭祀大典由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 、黄陵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国政协、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藏自治区林周县、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十个民族县的各族代表,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黄帝陵基金会等社会各界代表,陕西省和延安市代表,黄陵县各界代表及当地群众参加了祭祀。

三、姓氏宗亲祭祖

姓氏宗亲会是建立在氏族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民间组织,氏族文化是对一个家族(宗族或族群)人口世系、生存状态、生活情景的反映,其核心是增强族群的凝聚力和团结力,其灵魂是“根”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会定期组织宗亲联谊,互通信息、增进亲情、修家谱、建祠堂、祭祀祖先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力发展,姓氏宗亲会活动规模不断增大,活动范畴也在不断扩大,寻根朔源的心情也变得非常迫切。先后有姬、王、张、刘、广东黄氏家族等姓氏和家族来黄帝陵寻根朔源、认祖归宗,表达炎黄子孙“同根同祖”的文化认同。他们怀着虔敬至诚的心来祭典始祖,缅怀始祖恩德、祈求始祖庇佑。

四、各大院校及中小学生研学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各大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研学团队络绎不绝,开展了以“溯源、寻根、铸魂”等内容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旨在以黄帝文化、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全面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励志教育和环境教育、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先后接待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广东湛江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延安大学、榆林学院、长安区第八中学、长安区第五中学、西安市临潼区中学、西安陕鼓中学、延安培植中学,以及我县黄陵中学、桥山中学、桥山小学、黄陵幼儿园、新区幼儿园等多起研学活动。孩子们通过亲身感受黄帝陵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祭祀环境、氛围,让自己在参观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领会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更深层次地激发出自己的爱国情怀。

五、各大企业及社会团体

黄帝时代形成的“创新、团结、奋斗、梦想”精神被各大企业运用在企业文化中。近年来先后有万达集团、中国平安人寿东莞中心支公司、海天制药、步长制药、天士力制药、探寻黄河之美团、中国教导型企业家联合会、中国报业企业报刊媒体峰会暨百家企业媒体等企业来祭拜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时期始制衣裳,各大汉服社也纷纷前来寻根朔源。

2019年由(北京)华夏文化研习会牵头、九州汉学等十几大社团联手协办,百余家全球各地汉服社团积极响应支持,在黄帝陵举行了隆重的汉礼祭祖活动,整个祭礼遵循周礼复原,采用士大夫三鼎二簋的礼仪规格进行。

六、干部教育
黄帝陵先后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委党校、延安市委组织部、延安市委党校、延安市干部培训学院等列为干部培训现场教学点,常年组织党员干部及学员,来祭祀轩辕黄帝,接受爱国主义及传统文化教育。

除了以上外,海内外炎黄子孙还以家族、家庭、朋友群体、个人等形式来祭祀轩辕黄帝,缅怀始祖恩德、弘扬传统文化、寄托个人期盼、祈求国富民强。

上一篇
黄帝陵祭典
已是末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