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制乐
来源:陕西省志 ·黄帝陵志
创作时间:
黄帝在与蚩尤作战的时候,曾以雷兽之骨做鼓槌,以夔的皮做鼓面,制作了几十 面大鼓吓退了魑魅魍魉,取得胜利。其实啊,黄帝还制作了枫鼓曲十章以壮军威呢, 这十章鼓乐分别取名为雷惊震、猛虎骇、鸷鸟击、龙媒蹀、灵夔吼、雕鸮争、壮士夺 志、熊罴哮后、石汤崖、波荡壑,大多以最勇猛的野兽最具攻击性的搏击动作取名, 十分威武雄壮。除了鼓乐外,黄帝还制角、钲、箫、铙歌等以壮军威、鼓舞士气,这是我国古代音乐的源头。
如果说最早的战争年代的音乐除了悦人耳目的美感享受外更多的是出于振奋情 绪、激发斗志的实用功能的话,那么和平年代的音乐则更多的是出于人们审美娱乐的 需要。
传说黄帝登上天子位后, 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内和平,但黄帝极想见见传说 中的神鸟——凤凰,就召见知识渊博的大臣天老询问。天老说:“凤凰雁头麟后、蛇 颈鱼尾,龙纹龟身、燕领鸡喙,戴德负仁,抱忠侠义,小音若金,大音如鼓。伸颈展 翅,五彩俱备;动则八面来风,呼则气应时雨;饮则风度翩翩,食则仪态万方;往即 文始,来即嘉成。只有凤凰可以通天祉,感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黄帝听天老 这么一说更加渴慕一睹凤凰的仪容了,就急切地问天老:“怎么做才可以招引凤凰的 降临啊?”天老道:“治理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凤凰就会飞过你的领地;得凤象之 二,凤凰就来翩翩起舞;得凤象之三,凤凰就会集结在一起;得凤象之四,凤凰春秋 降临;得凤象之五,凤凰设身居之。”黄帝惊叹道:“哎呀呀,我多想招来凤凰啊!”天 老说:“以陛下的德政是不难引来凤凰的,现在只要陛下清心斋戒,精诚毕至,凤凰 是会降临的。”
于是黄帝就穿着黄袍、戴着黄冠,在中宫沐浴斋戒,整整九九八十一天,凤凰这 才飞到桥国。只见天空中、凤凰的周身闪耀着异彩,几乎遮住了太阳的光芒,黄帝赶 紧走下东阶恭迎,又向西对着苍天稽首叩拜,连呼:“感谢皇天降福!”凤凰飞来后就 落在黄帝的东园内,栖于梧桐树上,吃着黄帝的竹实,不再离去。
黄帝的仁德治国招来了凤凰的降临、整个桥国上上下下一片欢腾,都来欢庆这一 福瑞的降临。凤凰也很乐意居住在这样祥和的国度,整日乐鸣欢唱,声音婉转,似箫 若笙,黄帝常常听得如痴如醉,有时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有时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黄帝每听一次凤凰的鸣叫都要回味半天,大臣们和附近的百姓有幸听到的也都赞叹不 已,但不久黄帝就有了“烦恼”——如果天下的百姓都能听到这样的仙乐,那该多高 兴啊!他多么希望所有人都能听到凤凰的鸣叫啊!黄帝就把自己的苦恼给众大臣说了, 大臣们一时也没办法。过了几天,大鸿来见黄帝,礼毕,道:“臣听说大夏国有位异 人名叫伶伦的,常用树叶吹奏,可学百鸟鸣啾,可拟百兽怒吼,惟妙惟肖。召他前来, 相信会有办法的。”
黄帝当即就下令召伶伦来见。伶伦知道黄帝的心意后非常感动,就下定决心完成 使命。有天夜里,伶伦苦思着到了野外, 一阵风过,林子里传来“呜呜”的声音,好 像一个人呜咽哭泣一般。这惯常的现象引起了伶伦的注意,假若这里是空荡荡的田野 哪里会有风声呢?假若这里是一面高墙,同样也听不到风声啊!之所以会有风声,难道 是因为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伶伦想到这里似有所悟,如果有一种东西中空而又有所阻
隔一定也会发声啊。竹子不正是这样的材料吗?伶伦想到这里高兴得几乎跳起来。第 二天一大早就到山懈谷砍竹子去了。经过多次摸索,伶伦终于制出了最早的竹笛。他 把那些中空而皮厚的竹子从两节的中间断开,大约三四寸的样子,上面钻几个洞, 吹就发出悦耳的声音。伶伦先定下黄钟的宫调,后来又制十二筒,仔细分辨凤凰的鸣 叫声,以雄鸣声作六律,用雌鸣声再作六律,共十二律。黄帝还以鸣声的轻重缓急作 五声,来应配五钟,起名叫青钟大音,赤钟重音、黄钟洒光、景钟昧其明、黑钟隐其 常。五声调配好了,又作五行以正天时,作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对应统一,天与地 也达于和谐完美的境界。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成十二钟,以和五音,施乐于天下。 在仲春时节演奏,命名为“咸池”,意即普施德惠的意思。从此,天下有了丝竹之乐, 人民载歌载舞,过上了歌舞升平的生活。